近年来,我国无人机行业迅猛发展,无人机在军事侦察、地质测绘、灾害应对、电力巡检以及个人消费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无人机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关注。企业间的兼并、整合和资本运作已成为无人机企业快速成长或进入该行业的重要途径。
2020年,无人机行业经历了多次上市、融资和并购等资本运作,这标志着行业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初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资本支持。尽管从2019年末起,由于国家资金管理新规的出台,一级市场的资金募集变得更为严格,投资机构也变得更加谨慎,但2020年无人机行业依然发生了数十次融资事件。其中,极飞科技、云圣智能、因诺科技等企业表现突出。
极飞科技作为数字农业基础设施的领导者,于2020年11月完成了12亿元的新一轮融资,由百度资本和软银愿景基金二期领投,其他投资者包括创新工场、越秀产业基金和广州新兴基金。此次融资不仅是极飞科技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融资,也是中国农业科技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商业融资。
极飞科技计划利用这笔资金扩大研发和生产能力,提升渠道服务能力,推出更多智能农业设备,全面建设“无人化农场”。
同年6月,云圣智能完成了近1.8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中亿明源基金(苏州工业园区)领投,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深圳南山有限合伙)跟投。此外,原有股东洪泰基金和蓝驰创投也继续超额追加投资。
此次融资将用于“虎鲸”工业无人机、“虎穴”全自动机场和“虎视”四维智能中控平台等系列产品的规模化量产,构建“机、网、云一体化”的立体物联网网络。
另外,因诺科技在4月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2轮融资,资金将用于5G应用升级、AI数据平台升级以及SMS(智能机器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同期,无人机机库企业星逻智能也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年终,埃洛克航空获得了广发乾和领投、常春藤资本、GGV纪源资本和BV百度风投等跟投的近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上海狮尾智能则完成了东方美谷产业发展基金的Pre-A轮融资。
从2020年的融资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无人机应用场景的逐步落地,商业落地能力已成为投资的重要参考标准。谁能提供更具前景的商业落地模式,谁就能占据更大的竞争优势。
企业并购或增资是资本市场的常用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未来发展的机会,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增加市场份额和市场控制力。
2020年3月,作为军用无人机领域的领军企业航天彩虹宣布,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升级,公司将启动再融资计划。这一举措对于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同月,吉翔股份宣布将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中天引控的主要业务包括无人机、无人车及机器人、陀螺仪、惯性导航系统、光学与毫米波探测设备、车载设备和雷达系统等。通过此次收购,吉翔股份进入了无人机领域。
另外,2月,中航科工发布公告称,拟向中航科工智绘收购中航金城无人机21.66%的权益,总代价为6658.24万元。此次对中航金城无人机的投资将有助于中航科工进一步拓展航空高科技产业,包括无人机领域,从而更好地管理和运营中航金城无人机。
上市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选择。对于目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无人机企业来说,上市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还能推动技术的研发和落地。同时,上市也能使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为企业带来持续的新资本注入。
2019年,亿航智能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无人机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然而,亿航已经停止了消费无人机业务,转而专注于无人机指挥调度中心、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以及无人机商业表演等领域。
2020年,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是9月成都纵横科创板首发申请获得通过。纵横主要从事工业无人机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招股书,公司计划募集资金4.51亿元,主要用于大鹏无人机制造基地项目、研发中心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此外,极飞科技CEO彭斌在2020年年度大会上表示,极飞科技目前已经具备了科创板上市的条件,但具体时间还需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作为消费无人机领域的巨头,大疆何时上市尚未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无人机市场需求巨大,融资需求同样巨大。作为“独角兽”企业的大疆上市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