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多功能长航时无人机——翼龙-II,成功转型为民用领域的重要工具。这款无人机在中东战场上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其卓越性能,如今它又在人工增雨方面展现了新的应用潜力。
1月6日,在甘肃金昌市金川机场,经过改装的“甘霖-I”无人机首次试飞成功。这次试飞不仅验证了该无人机在防除冰、催化剂播撒及大气探测等方面的功能,还展示了其强大的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完全符合预期目标。此次飞行历时45分钟,最终平稳降落,标志着“甘霖-I”无人机在人工增雨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在此之前,人工降雨主要依赖于地面燃烧炉、车载火箭和有人驾驶飞机等方式。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诸多局限性,如难以精确控制催化剂投放量、受地形限制以及对天气条件的依赖等。相比之下,“甘霖-I”无人机则能够克服这些难题。作为一款无人机,它无需担心人员安全问题,同时具备强大的抗风能力,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稳定运行。
此外,“甘霖-I”还在“翼龙-II”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针对性改进。例如,增加了电加热装置和特殊自润滑涂层,有效防止机翼结冰现象。通过增设除冰探测器,操作员可以在必要时及时启动加热系统,确保飞行安全。
此次成功试飞不仅填补了我国在专业增雨无人机领域的空白,更使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拥有此类技术的国家。“甘霖-I”无人机的应用有望加速祁连山生态系统的恢复,同时也将推动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未来,军民融合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拓宽军用无人机的应用范围,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民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