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苏桦利用无人机进行现场取证
1月5日,河南省信阳市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处处长宗良知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缺少技术支持的人才,会严重影响办案质量和效率。”随着司法改革及“两反”转隶工作的停止,检察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何苏桦也从一名司法鉴定人员转型为无人机飞行取证的技术人员。
2019年,何苏桦参加了全国检察机关无人机飞行员培训,并成为首批学员之一。学成归来后,他在信阳市检察院提议成立了一支无人机飞行编队,将两级院公益诉讼和技术部门的19名具备飞行资质的干警纳入其中,有效解决了区域常规飞行人员不足和复杂案件取证难的问题。
“无人机飞行取证为公益诉讼增添了科技力量,使许多案件得以顺利解决。”信阳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丁书峰说道。例如,在一起商城县检察院起诉当地林业部门未履行职责的案件中,由于证据标准高、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商城县检察院请求市检察院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收集和验证证据。何苏桦多次深入现场,反复修改勘查方案,制定了详细的飞行计划,并指导商城县检察院进行航拍取证,制作了现场方位图、平面图和勘查笔录。
为了更加全面地展示生态环境和资源受损情况,何苏桦还利用谷歌地球的历史影像进行对比,按时间顺序展示了土地资源受损的情况,直观反映了违建别墅的形成过程,为法庭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在庭审过程中,何苏桦积极参与多媒体示证,快速还原案件事实,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举证、示证和质证,取得了良好的庭审效果。
2020年12月,信阳市某区域非法采矿损害公共利益案中,由于地形复杂、植被茂盛,取证十分困难。特别是涉案人员非法采矿的数量难以确定,案件一度陷入僵局。何苏桦再次受命参与此案,从不同高度和多个角度对非法采矿区域进行了拍照、录像和测量,采集了相关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迅速计算出非法采矿的数量,为案件的立案提供了关键证据。
两年间,何苏桦共执行了70多次飞行任务,拍摄了800多张高清照片,并为办案部门制作了50多份勘验笔录、方位图和平面图,为公益诉讼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