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假!印度吹嘘“集群无人机防御”,在中国面前连个弟弟都不算
作者头像
  • 烽火法援
  • 2021-01-22 08:57:29 1

在往年1月15日举行的印度陆军日庆典上,印度军队展示了大规模的“集群”无人机攻击演练。根据印度媒体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到大量多旋翼无人机编队飞行,其中部分无人机模拟攻击了地面目标,瞬间爆炸声四起,场面壮观,引发观众欢呼。

然而,印度媒体似乎过度渲染了此次展示的效果,仿佛印度军队已经掌握了先进的集群无人机技术,即将在中印边境冲突中占据优势。例如,《今日印度》网站在1月15日的文章中提到,印度军队已经准备使用集群无人机进行防御。文中引用了印度军方的夸耀,声称这些无人机可以达到1000架的规模,能够飞行50公里深入敌后,并且可以从500米外打击目标。这些无人机还具备子母结构,母无人机可以发射自杀式子无人机进行攻击。这种技术,据称是美国和中国尚未实际应用的技术,但似乎已经被印度军队掌握。

遗憾的是,事实证明这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印度媒体将展示视频发布到网上后,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经过仔细分析视频内容,发现许多所谓的“攻击”场景实际上是伪造的。在几个关键场景中,无人机发射的“弹丸”尚未接触目标,目标就已经爆炸了。经过逐帧检查,可以看出这些目标其实是遥控引爆的,与无人机无关。

实际上,印度军队的这次展示不过是一场精心安排的表演,利用已有的民用无人机集群技术来激发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军事价值。对于印度媒体而言,军用集群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中国,民用多旋翼无人机集群技术早已普及。国内已有数十家企业利用这项技术进行飞行表演,早已成为常态。2020年9月20日,北理工珠海学院成功进行了3051架无人机的飞行表演,打破了世界纪录。

然而,军用无人机集群技术和民用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和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最为领先,而印度则远远落后。具体来说,军用和民用无人机集群技术有三大主要差异:

  1. 定位技术:民用无人机集群通常使用差分GPS定位技术,而这种技术在战场上的实用性有限。军用无人机则需要结合卫星定位、惯性导航、视觉信号测量等多种技术来进行精确定位,这些技术往往涉及许多核心机密,不会轻易对外公开。

  2. 通信技术:民用无人机之间的通信通常使用WIFI或其他民用宽带技术,而这些技术在抗干扰和保密方面存在缺陷。军用无人机则使用带有高速跳频和扩频技术的专用数据链,虽然带宽较小,但更加稳定可靠。

  3. 无人机数量:军用无人机集群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交换,因此其数量受到更多限制。相比之下,民用无人机集群通常规模较大,如前述的3051架无人机表演。

此外,军用无人机大多数是固定翼的,因为它们在飞行速度、续航时间和航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特种部队近距离侦查或海军甲板空间有限时,才会使用旋翼无人机。印度军队此次展示的多旋翼无人机攻击场景,无疑降低了自身的军事形象。

目前,军用集群无人机技术领域领先的是中国和美国。中国电科集团在去年展示了多种集群无人机的飞行实验,包括地面和空中发射。美国也在几年前开展了低成本无人机集群技术(LOCUST)的研究。相比之下,印度在此领域的进展几乎停滞不前,只能靠夸大宣传来掩饰不足。

总之,印度军队展示的所谓先进无人机技术只是表面功夫,实际上距离真正的军用集群无人机技术还有很大差距。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烽火法援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印度吹嘘集群中国防御一眼不算弟弟面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