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学习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而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则是浪费时间。然而,最大的误解在于家长未能真正理解教育的含义,特别是孩子们在同辈群体中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在德国的广义教育理论中,人的成长环境被划分为三个维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同辈群体。同辈群体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供了许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提供的功能和培养机会。
最近,学生们迎来了寒假,街道上到处都能听到孩子们快乐奔跑的声音。有的孩子三三两两地结伴玩耍,有的则独自行动。有的孩子在小区里尽情奔跑,满头大汗;有的背着书包穿梭于各种补习班之间;还有的孩子在帮助父母做生意。不论做什么,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那些玩耍的孩子们会自发地制定游戏规则,其他孩子也会积极配合,从而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笔者至今仍记得小时候在老家田间奔跑的情景。那时,我们会下河捉鱼、上树摘鸟窝,即使累得满头大汗也乐此不疲,天黑了都不愿意回家。这段美好的童年记忆成为了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前几天,一位家长担心孩子独自在家不安全,于是带着几个同年级的孩子一起去公园。她带来了一架无人机,但说明书是中英文的,对于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复杂。很快,孩子们开始分工合作,有人读说明书,有人安装无人机,还有人负责给电池充电。当遥控器没电时,孩子们灵机一动,用妈妈的饭卡去食堂买电池。最终,孩子们成功地让无人机飞上了天空,并制定了轮流玩两次的游戏规则。虽然没有买到电池,但不知是谁好心给了他们两节电池。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分工合作、发挥个人优势和制定游戏规则,这些都是在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建立关系、获得友谊和自信的过程中形成的。
很多家长在假期里忙着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但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区别在于,好奇心能够激发孩子的洞察力。例如,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如何设计?动力来自哪里?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空洞的理论,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孩子很难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然而,眼前有一堆无人机零件和说明书,如何让它们飞起来呢?每个孩子在组装过程中都会在脑海中反复思考零件的结构和功能,通过遥控器的不同设置来验证飞行的方向、高度和速度。尽管多次失败,孩子们仍然专心致志,等待下一次成功。最终,四个孩子欢呼雀跃,他们的努力不仅提高了洞察力,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做人。
儿童思维能力的提升来自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天摆在孩子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组装无人机并让它成功飞行,以及如何保护飞机不受损伤。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需要新旧知识的冲突、逻辑推理、反复实践和技能迁移。
仔细观察孩子们组装无人机的过程,不正是科学研究所需的各项能力吗?孩子们正在经历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本文由@思想启明星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关注,获取更多关于儿童教育的精彩内容。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