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和导弹的设计理念存在显著差异,未来的空中作战将更多依赖于无人机编队。
尽管导弹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和远程打击能力,但它无法全面覆盖国土防空的所有区域,因此战斗机仍然不可或缺。然而,有人驾驶的战斗机在执行任务时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而且飞行员的存在也限制了其操作的灵活性。相比之下,无人战斗机则可以克服这些缺点,这一点对于军事爱好者来说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战斗机和导弹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即使导弹的射程再远,也不能替代战斗机的作用。战斗机可以重复使用,而导弹则是单次使用的武器。如果战斗机未能命中目标,它可以返回基地重新出发;而导弹一旦错过目标,则只能自毁。
不同于导弹,无人机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导弹由于自身设计的局限性,在面对复杂战场环境时往往难以准确命中目标。因此,需要一个灵活的空基平台来实现精准打击。即便导弹具备高度机动性,但从经济角度来看,这种一次性武器的成本过高。总的来说,导弹类似于自杀式无人机,虽然规避了无人机在态势感知方面的不足,但也充分发挥了其机动性强的优势。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虽然不断进步,但在实际空战中的应用仍需依赖人类智慧。空战现场的人类操作员相较于远程操控的AI系统,在应对突发情况和随机应变方面更具优势。人类编写的人工智能策略可能存在漏洞,这些漏洞可以被对手利用。在无法即时升级AI系统或战场环境复杂的条件下,人类可以通过这些漏洞大量摧毁敌方无人机。初期阶段,人类可能会承受较高的损失,但随着对AI系统漏洞的理解加深,损失会逐渐减少。
我认为未来的空战不会是完全人类与完全无人机的对抗,而是人类驾驶员与无人机混合编组之间的对抗。人类在处理细节问题上确实不如机器高效,现代飞行控制系统已经大大减少了人类的操作需求。即使在人机协同作战的情况下,人类的主要作用在于随机应变和识破敌方策略。随着AI技术的进步,人类最终会在空战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