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嗡嗡的轰鸣声,一架半米长的警用无人机缓缓升起,从无边的田野上方飞过,展开“千里眼”的搜寻,寻找地面上的烟火点……
在田埂边,经开区蓝天行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陈帅和经开区公安分局的民警金永欢一边操作无人机,一边密切关注监视器上的画面。
这是2月23日上午,在铁西区翟家街道进行的一次例行秸秆焚烧巡查。
“近期,受东北暖湿气流的影响,沈阳的气温显著上升,早晚温差大,湿度也较大。如果再燃烧一些秸秆,烟雾无法及时扩散,一旦遇到东北风,沈阳的空气质量又会恶化。蓝天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好好保护。”陈帅向在场的记者解释道。
20分钟后,无人机完成了20米高度的飞行任务,顺利返回。这次飞行,共巡查了4万平方米的农田。
“没有发现秸秆焚烧和其他违法行为,我们现在前往下一个地点!”两人随即驱车前往新民屯镇继续巡查。
据铁西区相关部门介绍,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范围涵盖了翟家、大青、昆明湖、高花、大潘、彰驿站等街道,以及新民屯镇、四方台镇、长滩镇等多个涉农地区。由于区域面积大且地形复杂,有些地方车辆难以进入,这给日常巡查带来了困难。因此,铁西区采用了“技防+人防”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警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巡查,就像装上了‘千里眼’,一次可以覆盖4万平方米,具有高精度、广覆盖和低风险的优势。”沈阳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经开分中心主任宋伟强表示。
目前,无人机巡查还应用于对排污企业的环境执法监管,解决了监管难和取证难的问题。环保部门正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提高巡查和整治的效率和效果,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守护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
相关资讯
“烧掉”不如“用好”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如果合理利用,它对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一些农民仍然认为焚烧秸秆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或是为了图方便而直接焚烧。实际上,焚烧秸秆不仅会破坏土壤结构,还会引发火灾,污染环境,甚至危害农民健康。
铁西区农业农村局介绍,2020年该区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0.23万亩,预计秸秆产量为10.12万吨。除去农民自留自用的部分,其余部分除了用于保护性耕作外,全部打包离田。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于2020年11月2日启动,共有8家企业中标。据第三方统计,“五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率达到了97.31%。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叶青
(本文由沈阳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