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的“钱”景怎样样,市场缺口还有多大?
作者头像
  • 大话智能
  • 2021-03-06 16:52:47 1

植保无人机市场的潜力

2015年时,中国的耕地面积达到20.25亿亩,但当时植保无人机的数量仅为2524架,总作业面积也只有1152.8万亩,不到全国耕地面积的0.6%。相比之下,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的农户早已广泛采用较为先进的无人机进行播种、喷药和施肥,植保无人机的普及率已经超过50%。

到了2019至2020年间,中国政府对植保无人机的购置补贴显著增加,加之行业整合加快和技术不断进步,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植保无人机的数量和作业量每年增长30%至50%。

进入2021年,该行业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尽管新冠疫情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但无人化作业的需求以及粮食安全带来的挑战仍然存在,这些因素将继续促进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和发展。此外,随着中国5G商业化的推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相关配套技术的成熟将进一步利好植保无人机产业。

虽然行业发展迅速,但要覆盖中国60%的农田,仍需增加80万至100万架植保无人机,目前的覆盖率仅为10%左右。总体来看,植保无人机的普及率较低,市场需求巨大。

那么,植保无人机的前景究竟如何呢?

无人机、农药和飞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植保服务体系。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技术的进步,电动植保无人机的价格已经大幅下降,从原来的几十万元降至几万元,不再是农民难以触及的高科技产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使用无人机是否能实现盈利。

加入神速迅达植保服务站,只需支付两万元,即可享受六项免费服务(如电池更换、维修、保险等)。

作业效率:每天至少可完成300亩次。

作业价格:每亩次收费15至25元(含药费,具体费用视药品种类而定)。

作业周期:每轮喷药大约需要7天。

年作业次数:每亩地每年约需喷药5次。

作业服务费:每亩次收费2元。

飞手:提供免费培训。

按照这个计算方式,(20-2)×300×7×5=189,000元(含药费)。

对于农资经销商而言,不仅能够提升农药销售和服务水平,还能获得来自产品销售和飞防服务的双重收益。

对于从事飞防业务的人来说,拥有四架无人机,每亩次收费6元,每日作业量可达1000至2000亩,一年下来收入可达21万至42万元。

与外出务工相比,即使每月工资5500元,一年下来也仅有6万余元。随着公众对无人机接受程度的提高,施药环节将逐步实现全面机械化,毕竟一台无人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30个人力。未来,在数字农业和智能农业的推动下,植保无人机的工作效率有望达到甚至超过60人甚至80人的工作量。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大话智能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植保样样缺口还有市场钱”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