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飞,无人机到底是租是买,市场格局如何构建
作者头像
  • GameTom
  • 2021-03-16 15:50:15 1

农业无人机市场的现状与挑战

农业机械自媒体作者童国祥分享了他对农业无人机市场的见解。尽管无人机市场日益扩大,但作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已经实现。他认为,无人机的应用仍需谨慎对待。

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显著增加,其价值不容忽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无人机的作用:

首先, 专业飞手的地位不容忽视。在新射农机公司的一次培训中,一位名叫小安的飞手展示了无人机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小安在2020年完成了11万亩的作业,这在飞手中堪称典范。然而,行业内成功的飞手比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次, 许多抱怨型飞手在体验无人机时,更多是出于新鲜感和优越感,而非真正掌握了无人机技术。这类用户往往因为技术不熟练而抱怨设备质量或服务问题。此外,无人机的使用寿命较短,且维护成本较高,这也导致了一些用户的不满。

最后, 中小型种田户使用无人机的成功案例较少。无人机的操作对年轻人较为容易,但对于年纪较大的人来说却相当困难。无人机的普及不仅依赖于产品的适应性和适用性,还需要广泛培养飞手。尤其是完成复杂的作业任务,如抛肥和播种,需要更高的载重量支持。

因此,对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应持理性态度,正确评估其功能和效果。

租赁与购买的优势

笔者习惯于对新产品保持敏感。尽管无人机市场火爆,但购买无人机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例如,一些小厂生产的无人机,虽然价格高昂,但实际使用效果不佳。因此,租用无人机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租赁的优势在于风险较低、成本较低且压力较小。对于新飞手来说,租赁无人机可以避免许多潜在的问题。而购买新机型则可能获得更大的容量。

对于专业飞手来说,质量问题是最大的顾虑。农机作业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遇到质量问题时,往往难以及时解决。传统的“三包”服务在无人机领域尚未形成成熟模式,用户和代理商的习惯尚不明确。

因此,消费者需要根据自身需求,权衡购买与租赁的选择。对于科技型企业,拥有完善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保障飞手的利益。

运营风险防范

无人机的运营风险主要集中在代理商层面。对于经销商来说,传统的农机具通常可以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而质量较差的产品则可能采用一次性交易的方式。

笔者认为,面对无人机市场的无序竞争,农机人需要冷静思考、合理规划,降低风险,正确评估无人机的作用。在市场爆发前,应客观评价产品功能,正确了解产品性能,避免盲目跟风、投资和买断。

无风险运营的探索

无风险运营对于无人机行业来说是一个挑战。无人机厂家通过租赁和销售两条线的战略,旨在整合资源、掌控市场,并确保终端用户的利益。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降低飞手的风险,还能实现盈利。

租飞流程包括:收集订单、招募飞手、提供设备、降低准入门槛、保证飞行质量、一键结算以及为农户提供便捷服务,最终实现农业数字化的目标。这种新型营销模式有望推动农机行业的革命,实现农业数字化。

总之,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GameTom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格局构建到底如何市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