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款集侦察与打击于一体的无人机成为中国军工业出口的重要产品。这些无人机不仅在中东地区赢得了广泛声誉,还成功开拓了南亚、中亚和非洲等新市场。最近,哈萨克斯坦国防部发布了一段“翼龙”-1无人机的训练视频,展示了无人机的操作、起飞、降落及射击过程。这表明该国军队已经熟练掌握了这款无人机,具备了可靠的实战能力。
考虑到哈萨克斯坦是在2016年引进“翼龙”-1无人机的,这些宣传材料表明军方对该武器的印象非常好,不排除未来会增加采购量。这也说明中国无人机已经在中亚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站稳了脚跟。
然而,另一个现象也值得关注。近年来,国产无人机在全球军火市场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短时间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相比之下,国产有人驾驶战机尽管用途更为全面,性能也不逊色于西方或俄罗斯的产品,但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却不如人意。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讨。
察打一体无人机的主要用途是执行长时间侦察任务,并具备一定的攻击能力。它们不需要飞行员操控,而是由地面操作员远程控制,适合参与低烈度的战斗。尤其是在对手缺乏有效防空系统的情况下,这类无人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去年纳卡冲突期间,由于亚美尼亚缺乏完整的防空系统,阿塞拜疆主要依靠土耳其提供的无人机获取了空中优势。同样,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在购买中国无人机后,也采用了类似的战术,对付缺乏防空手段的胡塞武装。
中亚地区虽然没有明确的战争需求,但这些国家普遍面临恐怖主义威胁,需要加强边境监控和打击极端组织的能力。因此,无人机非常适合这类任务。加上中国产品的性价比高且无政治障碍,使得“翼龙”和“彩虹”等无人机在当地市场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至于有人驾驶战机,其用途和价值与察打一体无人机有很大不同。无人机主要用于打击非正规武装或小型军事力量,而有人驾驶战机则需承担争夺制空权和攻击强大正规军的重任。这些任务不仅需要飞机本身具备出色的性能,客户也非常重视其实战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因素往往退居其次。
在实战方面,欧美和俄罗斯的武器装备经验丰富,因而更具竞争力。相比之下,中国国产武器的实战经验相对较少。不过,“枭龙”战机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取得一定突破,与其在巴基斯坦空军中的广泛应用有关,后者长期参与反恐行动,并与印度空军展开过多次对抗,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相比之下,虽然歼-10战机性能更优,但由于缺乏类似实战背景,其出口表现略显逊色。
总的来说,军火出口不仅受到政治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实战口碑也是决定其市场表现的关键因素。在基础性能不落后的情况下,实战经验越丰富的武器越容易获得好评,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