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新发布的《2016-2020年世界武器贸易报告》显示,中国以5.2%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武器出口第五位。许多人对此感到惊讶,因为虽然中国近年来积极参与国际军贸展会,但在大订单方面鲜有耳闻。那么,中国是如何悄无声息地登上全球武器贸易排行榜第五位的呢?
过去,由于军事装备相对落后,中国主要出口轻武器,并且常常包含赠送和援助行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军事装备的快速发展,大量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装备进入国际市场,例如“枭龙”战斗机、VT-4主战坦克、多种无人机和自行火炮等。这些装备不仅性能优越,价格也更具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采购中国武器不会受到“选边站”的限制。
尽管中国武器“物美价廉”,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军火贸易不仅仅是武器本身,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国家和权力关系。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占据世界军贸排行榜前列并不奇怪。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武器虽然口碑好,但销量却不理想。不过,凭借强大的军工科研实力,中国武器在国际市场上仍占据一席之地,进入全球前五。
虽然中国在近十几年间从“武器出口大国”转变为“武器出口大国”,但销售的武器种类和数量仍然有限,出口国家也较少。由于起步较晚,技术积累不足,特别是在军用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技术领域,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枭龙”战斗机曾因发动机问题难以出口;沈飞自主研发的FC-31隐形战斗机也因缺乏可靠的中推涡扇发动机而进展缓慢。
这些年,中国出口的武器装备中,陆战武器占据了主导地位。例如,VT-4主战坦克在多个国家获得了大量订单,如泰国和巴基斯坦。此外,PLZ-45自行榴弹炮及其配套车辆、ASH-1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AH-4型超轻牵引榴弹炮等也广受欢迎。SR-5多管火箭炮因其威力大、弹药种类多、火力持久的特点,受到多个国家的青睐。
除了陆战装备,中国海军外贸装备也有不少亮点。海军外贸装备分为全新外贸型装备和翻新旧装备。全新装备中的S-26“麒麟级”AIP常规潜艇备受瞩目,这是中国军贸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代表作。此外,C-28A型导弹护卫舰和054A/P型护卫舰等也是重要成果。特别是巴基斯坦订购的054A/P型护卫舰,这款护卫舰不仅采用了隐身技术,还配备了FL-3000N近防导弹系统。
中国武器出口已经从早期的技术含量较低的轻武器和旧装备,转向自行研发的先进常规潜艇、导弹护卫舰、主战坦克、战斗机、无人机等。中国已经在国际军贸市场站稳脚跟,但由于国际军贸市场上的“潜规则”,即使买家对中国的武器装备赞誉有加,也可能因为“阵营不同”和“地缘政治”因素而无法采购。
虽然中国在陆战武器和海战武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空战武器领域几乎没有什么突破。甚至“枭龙”项目也主要依靠巴基斯坦生产后再向第三方销售。沈飞自主研发的歼-11系列重型战斗机,由于价格昂贵和知识产权问题,难以出口。此外,先进的战斗机需要高度依赖体系作战,这使得它们很难融入其他国家现有的作战体系。
因此,在空中武器领域,中国出口的大部分是各种型号的无人机。这些装备不需要复杂的作战体系支持,独立作战能力强,也不易引起美国等国的打压。例如,美国的盟友沙特购买了许多中国的无人机。
从长远来看,凭借先进的技术、较低的价格和灵活的采购政策,中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国际武器出口大国,甚至取代俄罗斯。然而,受限于“阵营”的影响,中国高端武器装备如F-35的销售仍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