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到消费级无人机,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大疆。所谓“行业革命”,似乎总是“大疆再次引领潮流”。然而,大约在2015年前后,市场上曾有其他品牌风光一时,获得千万级的投资也并非难事。那么,为什么这些品牌最终都逐渐没落了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环球网无人机频道分享了他的见解与经验。
最后,随意一拍就是惊艳
这位从业者经历了这个行业起伏的过程。2014年,他从一所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因为兴趣加入无人机行业。在学校时,他主要玩固定翼航模,后来才接触到多旋翼无人机——如今最常见的机型。但那时的多旋翼无人机功能还比较原始,大家更多地将它当作玩具。直到大疆推出“到手即飞”的精灵1无人机,但那时的精灵1主要是作为航模使用。
不过,国外有爱好者将精灵1无人机挂上GoPro运动相机,尽管没有云台和图传功能,只能盲拍,但航拍画面依然感动了无数人,因为这种“上帝视角”前所未见。有人用它拍摄一直卖不出去的房子,航拍照上传到网络后,房子很快就卖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航拍导演洪崇实(Shannon Hong)在接受环球网无人机频道采访时也讲述了类似的故事。2009年,作为传统导演的他在瑞士拍摄宣传片,如果用传统有人驾驶直升机航拍需要花费20万元,于是他找了一个用DIY多旋翼无人机的“山寨团队”。当时也没有图传功能,只能设定好相机参数后盲拍,但他仍然被航拍画面的美感所打动,从而加入了航拍领域。
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无人机行业处于初级阶段,云台、相机和图传等关键技术尚不成熟。其他厂商也有不少机会。
然后,随意一飞就能融到巨额融资
这位从业者表示,他曾就职于多家“其他”无人机企业,感受到了市场的鱼龙混杂。有一家公司并没有可靠的技术团队,但他感觉在那里学不到东西,便辞职了。然而,这家公司仍能拉到投资。
他后来加入了一家位于深圳的消费级无人机公司,此时市场已进入精灵2时代,可以遥控相机俯仰,并有了简易的Wi-Fi图传系统。其他厂商依然有很多机会,比如他所在的公司生产出与精灵2水平相当的无人机,然后出口到海外。成本4000元人民币的产品在欧洲卖到2000欧元(约合1.5万元人民币),利润颇丰。
大疆精灵3的推出对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他认为这是一款“类似iPhone 4”的革命性产品,弥补了精灵2在画质、图传和抗干扰方面的不足。这时,其他厂商普遍选择错位竞争,比如他所在公司尝试研发不需要遥控器、用可穿戴设备控制的无人机,并实现基于GPS的自动跟踪。
当时“错位竞争”的理念仍能说服投资者。他们在提出概念后,用开源飞控做出一个具备基本功能的原型机。展示时内心其实很忐忑:原型机的可靠性不佳,需要备用机随时待命,还得准备各种维修工具;可穿戴设备控制的精度远不如遥控器,如果客户想飞到特定位置操作起来非常困难。然而,这样的技术背景仍吸引了资本方的投资。
最后,随意写PPT的公司们都倒下了
据笔者回忆,当时许多无人机公司都在研发不使用传统遥控器、基于GPS的跟踪等功能,并获得了大量融资的消息频传。然而,许多产品的实际体验并不好,有的甚至根本无法正常使用。他也指出,他们当时的产品虽然有一些花哨的功能,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产品迟迟无法稳定量产,最终耗尽了资金。
他说,那几年其他厂商也在PPT上宣传各种炫酷功能,如不使用遥控器、跟踪、避障、折叠、航线规划等,但大多数都无法实现量产,最终资金耗尽。还有一些企业在产品量产之后对销量过于悲观,盲目扩大生产,导致库存积压,随着精灵3入门版(S版)的推出而失去了市场,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国3DR公司。
近年来,大疆无人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如跟踪、避障、折叠、航线规划和不使用遥控器等功能都实现了。他评价道:“其他厂商负责制作PPT,大疆把这些PPT变成了现实。”如今,他又加入了另一家消费级无人机公司,该公司也推出了新的无人机产品。笔者问他是否还会举行发布会,他说不会了,那些只在发布会上大讲特讲PPT的公司都已经消失了。
他认为,对于面向入门用户的航拍无人机来说,许多功能其实并不必要。而且,现在一般公司的技术水平也无法与大疆抗衡。目前最重要的是回归无人机的本质:稳定、易操控、画质和图传足够实用。在他的建议下,这款无人机仍然配备了遥控器,没有特别花哨的功能。他相信,市场在经历起伏后会更加理性,无人机的使用也将回归其本质,去做它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追求无所不能。
值得一提的是,大疆Mini 2无人机的产品经理也有相似的看法。在关于新产品的媒体沟通会上,他表示,疫情期间用户反馈表明,普通用户往往只需要“纯粹的飞行乐趣”,并不需要太多高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