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李强】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台“海巡署”声称近期有大陆无人机在东沙岛上空“绕岛飞行”。对此,台“海委会主委”李仲威表示,“进入摧毁区就会按规定处理”,甚至“该开战就开战”。然而,大陆专家指出,东沙岛目前并无台军防空兵力,“开战”只是一句空话。即使台军将舰艇、飞机部署到周边或将防空导弹部署到东沙岛上,台军也不敢轻易开战。
台湾“中央社”报道称,台湾“海巡署”提交给“立法院”的专案报告中提到,近期大陆无人机在东沙岛附近空域绕岛飞行,不排除是为了侦察。李仲威解释,台湾空域分为“监视区”、“警戒区”和“摧毁区”。在“监视区”,台湾会用侦搜设备监测;进入“警戒区”,军方会派兵监控警告;一旦进入“摧毁区”,就会按规定处理。李仲威还表示,台湾对周边海域的掌握不仅依靠现有的侦搜能力,也会与其他单位共享情报。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无人机的具体型号,但肯定不是大疆这样的小型消费级无人机。如果是类似“捕食者”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自卫能力较弱,但也难以被东沙岛上的驻防部队击落。若是更大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飞行高度可能超过8000米,东沙岛的驻防力量更是无法应对。台湾政客所谓的“开战”不过是空谈。
不过,专家认为,台湾驻东沙岛的相关人员有可能配备小型无人机干扰设备,但这主要针对小型民用无人机,对大型军用无人机的效果存疑。
如果台军向东沙岛派出军舰或飞机,试图攻击无人机,那它们可能会遭遇危险。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东沙岛更接近大陆,距离台湾本岛410公里,距离大陆最近处只有200多公里。在这种情况下,台军没有“地利”优势。
其次,从兵力上看,台军现有兵力紧张,本岛防御都难以兼顾,更不用说东沙岛。如果台军向东沙岛派遣海空力量,无论是规模还是作战能力,都无法与解放军抗衡。因此,如果台军主动对大陆无人机开战,结果可能是“有来无回”。
实际上,当初台军从太平岛和东沙岛撤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的战略价值有限。东沙岛面积较小,仅有1.74平方公里,台湾方面难以守住。现在台湾本岛的防御已经捉襟见肘,几乎没有余力顾及这些离岛。即使部署了较大的防空导弹,台军也不敢轻易向大陆无人机开战。这种开战行为很可能引发战争。在东沙岛部署大量防空导弹不仅无法隐蔽,反而容易成为攻击目标。因此,台军绝无胆量首先向解放军无人机开战。
台湾政客经常提及警戒区和摧毁区的概念,但这些区域的划定并没有实际约束力。解放军无人机是否进入摧毁区,何时进入,取决于两岸实力对比和政治关系。上世纪60年代,台军空中力量较强时,曾派出U-2侦察机进入大陆纵深。随着解放军实力增强,台军逐渐收缩至本岛附近。解放军军机可以绕岛飞行。台防务部门7日称,当天发现解放军15架飞机飞临台湾岛东北空域,包括2架空警-500预警机和12架战斗机。
两岸关系的变化也影响了大陆飞机对台湾离岛的压力。马英九执政期间,两岸交流频繁,关系较好,解放军保持了克制。而现在,台湾当局在“以武拒统,以武谋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两岸关系紧张。因此,大陆对台湾离岛,如东沙岛,的施压也在加大。台湾所谓的警戒区和摧毁区,都是单方面设定的,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大陸方面是否会派遣无人机,何时派遣,以及派遣的距离,完全取决于任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