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在“时代”科技城举办了一场名为“创新日”的主题展览,于4月7日正式开幕。此次展览展示了超过200项国防科技创新成果,其中一款名为“变色龙”的反无人机检测跟踪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款系统由莫斯科科研电视学院研发,重量约为45千克,能够安装在装甲车辆或固定设备上。它主要用于检测和追踪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小型目标,有效检测距离可达3500米至9000米。该系统不仅具备全天候检测和跟踪功能,还能识别无线电静默状态下的入侵无人机,并能自动识别目标,同时向干扰装置或火力打击武器发送指令。
俄罗斯之所以研发“变色龙”这样的反无人机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军事装备优势,并扩大其在全球军火市场的份额。一方面,俄军已经配备了如“摩尔曼斯克-BN”和“克拉苏哈-4”等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可以进行远距离和近距离的电磁干扰。同时,俄罗斯也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空天防御体系,可以快速打击常规导弹、战斗机以及大型无人机。然而,随着小型无人机凭借其隐蔽性、便携性和成本效益,在各种反恐、袭击和侦察行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防御系统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对于那些尺寸极小(甚至只有几厘米)的无人机,现有的防御手段难以发现和应对。因此,俄罗斯正致力于结合雷达、射频、光电和声波技术,以提升其反无人机系统的检测能力,弥补现有防御体系的不足。
当前,全球已有多达数百种反无人机检测系统投入使用或正在研发中。例如,丹麦、以色列、英国、美国和韩国等国家都已研发出了能够全天候检测和追踪厘米级无人机的技术。
另一方面,根据美国一家名为“敏锐研究与咨询公司”的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受到智能化战争发展的推动,预计从2015年到2026年,全球反无人机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6%。到2026年,该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4.3亿美元。在西方制裁背景下,国防工业已成为俄罗斯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这也促使俄罗斯不断推进军事科技创新,旨在增强本国经济和技术实力。因此,面对每年数十亿美元的军火市场,俄罗斯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