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家名为中天飞龙的公司近期发布了一段引人注目的视频。视频展示了他们自主研发的一种无人机,被称作隐身轰炸机。这家公司在航天和航空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但这次的研发项目尤为引人关注,因为民营企业敢于涉足军事领域的轰炸机研发。
这款无人机的外形与美国的B-2轰炸机颇为相似,尽管其表面处理工艺可能不如军用设备精细,但至少具备隐身外形。如果表面工艺进一步改进,其雷达截面(RCS)有望大幅降低。
这款无人机不仅具备隐身功能,还能在特定区域投放一批小型无人机。这些小型无人机按照预设程序或指令行动,各自执行任务。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许多科幻电影中的情节,仿佛从空中飞来的母舰释放出多架战斗无人机,形成一种“蜂群”效应。
虽然这是一款民用产品,但其中的技术思路或许会被解放军采用。历史上,一些民用和学术机构的设计也曾被军方采纳,尤其是在某些创新思路方面。例如,美国的XQ-58“忠诚僚机”项目,其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释放了小型无人机,这与中天飞龙公司的设计思路颇为相似。
假设这些小型无人机配备了光学侦察设备,它们能在大面积区域内持续监控,并收集电磁场信号,进行电子侦察。此外,如果这些小型无人机携带爆炸物,它们可以作为自杀式攻击的“蜂群”无人机使用。考虑到这些小型无人机的尺寸较小,使用轻武器难以拦截,一旦大量投放,将给对手造成极大的威胁。
未来,在实际作战中,这种“蜂群”战术将无孔不入,小型隐身轰炸机可以覆盖大面积区域,使对手难以有效应对。例如,在机场上,即使爆炸力不大的小型无人机也能通过重要管道进入目标区域进行攻击,这种攻击方式被称为“水银泻地式”。
若在海上作战,大型隐身无人机投放这些小型无人机,将对敌方舰艇造成致命打击。敌方的防空系统无法有效拦截如此多的目标,小型无人机甚至能钻入军舰的各个关键部位,导致整体作战体系瘫痪。
美国也曾尝试过类似的“蜂群”战术,但目前还没有看到持续应用的报道。相比之下,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位专家指出,中国官方在航空领域的创新思路令人惊叹,许多民间人才投身于军民融合的研发项目,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