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快递物流配送的压力不断增加,加之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无人机送货逐渐成为了许多企业的共识。继滴滴宣布将探索无人机送菜上门服务后,美团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据天眼查APP显示,美团近期申请了多个相关商标,如“美团无人机”和“美团无人配送”。结合此前该公司公开的“无人机配货设备、配货系统”发明专利,这一切都预示着美团无人机送货服务或将很快推出。
不仅滴滴和美团,其他多家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无人机送货领域。早在2015年,京东就成立了专门的无人机研发部门,并成功获得了多地的运营测试资格。与此同时,顺丰也较早开始了无人机配送的研究,并于2017年在成都双流区设立无人机项目,同年获得了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许可证。顺丰还在2020年底启动了舟山的无人机岛际运输项目,与京东形成竞争态势。
除此之外,苏宁、圆通、中通、韵达和邮政等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苏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无人机智慧物流枢纽,并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圆通则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了无人机送货试运营。这些企业均对无人机送货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然而,尽管无人机送货受到了广泛关注,要实现大规模应用仍需时日。首要问题在于无人机的安全性。这不仅涉及到无人机自身的安全性,还包括货物和公众的安全。现阶段,由于技术尚未成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管理规范缺乏,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其次,随着无人机配送的普及,人们也开始担心快递员和物流人员的就业问题。因此,企业需要处理好人机关系,确保无人机与人类协同工作,而不是完全替代人类。
总体而言,在明确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的支持下,无人机配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这一领域有望迅速发展,无人机送货的普及指日可待。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科学、理性地应对各种挑战,才能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