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机发明100年后,无人机突然成为航空领域的一大亮点。尽管察打一体无人机长期受到关注,但电子战无人机正逐渐崭露头角。
察打一体无人机是在传统侦查无人机基础上的发展,其初衷是能够在发现敌人后立即进行打击。这种无人机在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说亚美尼亚军队在某种程度上被阿塞拜疆的无人机击败。在这场双方都没有强大空军的战斗中,阿塞拜疆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几乎掌握了制空权,迅速打击亚美尼亚军队,令其无力招架。
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由人工操控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仍将是主流。虽然这种小型冲突中问题不大,但在高强度战争中,指挥、控制和通信将成为巨大的挑战。未来的方向是高度自主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但由于目标识别技术和决策伦理法律等方面的限制,这种高度自主的无人机短期内难以广泛应用。因此,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发展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放缓。
与此同时,电子战在沉寂多年后重新受到重视。俄罗斯和中国一直高度重视战争中的电子干扰与反干扰,但在技术上较为简单直接。美国及其盟友则热衷于网络攻防,忽视了电子战的重要性。例如,美国空军在EF-111退役后失去了战术电子战飞机,陆军在MLQ-34和TLQ-17服役后也不再运作电子战系统。只有美国海军仍在不断更新舰载SLQ-32系统,并将EA-6B电子战飞机更新为EA-18G。
美国海军与空军在许多方面存在观念差异。在海上作战中,战舰随时面临被击沉的风险,这与空军基地被破坏后可以修复的情况完全不同。海军习惯于接受舰载战斗机性能不如同期空军战斗机的现实,更注重战术和系统的运用来弥补技术短板。
尽管如此,电子战的需求并未因空军和陆军的忽视而消失,只是海军的电子战飞机可以提供帮助。多年来,美国空军在执行任务时若需要电子战支援,通常会调用海军的电子战飞机。陆军在热战后几乎没有真正的电子战需求,但在反恐和当前行动中,需要使用电子战飞机来引爆简易爆炸装置或压制游击队员的通信,这时也是调用海军的电子战飞机。
在东乌克兰冲突中,亲俄武装几乎可以任意干扰政府军的通信,有时甚至利用留下的通信窗口进行无线电定位并引导炮兵攻击。然而,亲俄武装自身基本不受干扰,炮兵反应迅速,导致政府军遭受巨大损失。在叙利亚,亲美武装和美国特种部队也遭遇严重的通信和GPS干扰问题,严重影响了作战效果。
现代战争对通信和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国间的对抗不允许美军失去电子战的优势。在无人机和电子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美军悄然重建了电子战力量,其中关键节点是“亵渎”电子战吊舱。
该吊舱可以安装在MQ-1C“灰鹰”无人机上,美军对其具体能力保密。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新一代电子侦察吊舱,但是否具备电子攻击能力尚不清楚。更为小巧的RQ-7“影子”无人机也将具备电子侦察能力。AH-64E“阿帕奇”直升机也将具备电子侦察能力。
无人机在电子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们体积小、隐身性能好,可以靠近目标进行干扰。即使功率较小的干扰机也能发挥良好效果。小型无人机和低功率干扰机成本低,即使被击落损失也不大,却能迫使敌人暴露位置并消耗弹药,是一种有效的战术手段。以色列空军在贝卡谷地的成功就是例子。
在现代步兵中,个人无线电的广泛使用对于协同作战非常重要,还能通过单兵数据链传输目标数据。然而,这些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较弱,使用小型无人机进行近距离干扰可能非常有效。手抛式固定翼无人机续航时间较长,而多旋翼无人机更加灵活,可以悬停。这些小型无人机的干扰机功率虽小,但可以接近到几十米的距离,足以对单兵、车载战术电台产生影响。
在连级装甲作战中,使用RQ-7手抛式无人机飞到敌方坦克群和炮群上方进行近距离干扰,可以显著扰乱敌方行动,尤其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效果更加显著。MQ-1C级别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由于高度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可以使用更大功率的干扰机覆盖更大的区域,有效支持营级作战。
此外,美军还在研发用火炮或火箭发射的电子攻击弹药,可能是某种反辐射弹药,甚至包括射程达1000公里的“精确打击导弹”的一种变体。这些技术完全在中国的技术能力范围内,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