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测试无人机、舰海上反潜,无伤亡还省钱,海战无人化即将降临
作者头像
  • 六六创意
  • 2021-05-03 09:23:33 4

4月19日至26日,美国海军第三舰队首次将有人驾驶舰船、飞机和无人水面舰艇(USV)、大型无人机(UAV)相结合进行了联合演习,演习代号为“无人整合战役成果2021”。在这次演习中,编队中出现了“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2号舰迈克尔·蒙苏尔号)和“独立级”濒海舰,但这两艘舰并不具备完整的战斗力,主要是为了增加气势,真正的主力仍然是几艘“伯克级”驱逐舰。

此次演习中,MQ-9B“捕食者”无人机改装而成的“海上卫士”反潜无人机首次亮相。该无人机的主要改进在于机腹携带了一个大型声呐浮标吊舱。一旦发现潜艇,便会投放声呐浮标进行定位,并通过数据链将信息传送给有人反潜机或舰船,以便进行攻击。

MQ-9B无人机是一款远程大型无人机,巡航速度约为120至14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可达3200公里,最长滞空时间18小时。其最大有效载荷为1360公斤,可以携带先进的对海搜索雷达和声呐浮标投放舱。美国海军非常看重其长时间巡逻的能力,认为它可以广泛地侦察海上动态,与有人反潜机或舰船配合,扩大监视范围,及时发现目标并发起攻击。此外,一架“海上卫士”无人机的采购成本仅为P-8A“海神”反潜巡逻机的八分之一,四架“海上卫士”便能完成P-8A的大部分任务。鉴于其诸多优点,美国海军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装备,计划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完善其性能。

此次演习中,美军只有两艘“海猎”无人艇参与,它们都是排水量为145吨的小型舰艇,采用了“连接式三船体”设计。这种设计使得该艇在恶劣海况下仍能保持稳定航行。该艇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源,最高航速可达27节,续航里程达到10000海里。艇上装备了一个声呐系统,但未配备其他武器,主要用于长时间、大面积搜索潜艇。一旦探测到水下目标,会呼叫有人反潜机或舰船进行反潜作战。

“海猎”无人艇还能够与“海鹰”反潜直升机协同训练。艇上设有一个驾驶室,必要时可由人员操控。美军在西太平洋拥有多个基地,从韩国仁川港开始,延伸至日本、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美军基地。由于“海猎”无人艇价格低廉,建造成本远低于“伯克级”驱逐舰,一艘“伯克级”驱逐舰的采购费用足以购买数十艘“海猎”无人艇。因此,大规模部署这些无人艇不仅可以增加海域搜索面积,还能弥补有人战舰数量不足的问题。

“海猎”无人艇的艇尾部配备了绞车和拖曳式声呐收放平台,具体声呐型号尚不清楚。艇身中部和尾部均装有天线,可以与卫星、有人舰艇和飞机保持数据通信。作为美国海军的重点发展装备,“海猎”无人艇还承担着未来“中型无人战斗舰”的试验任务。

随着技术进步,性能优越且成本低廉、不会造成人员伤亡的装备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大量各种类型的无人机和无人舰艇(包括无人潜艇)将会改变现有的海战模式。美国一贯力求在军事领域取得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因此必然会加快无人装备的发展。

此次特别在太平洋舰队测试“海猎”无人艇和“海上卫士”无人反潜机,实际上是为了应对中国潜艇部队的崛起。近年来,中国的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数量也显著增加,给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反潜力量带来了压力。因此,发展这些无人装备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美军的挑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答案很简单:发展自己的无人艇。比如研发类似JARI型战斗型无人艇,配备雷达、小口径舰炮、小型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等。这类装备对于中国来说不存在技术瓶颈,生产能力也非常强大,可以轻松生产数百艘。既可以有战斗型艇,也可以制造出类似于“海猎”的侦察型无人艇。作为世界上工业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中国在5G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能够随时利用大容量、宽带、高速通信网络控制无人机和无人艇,甚至直接将设备安装在长航无人机上,实现战区级通信组网。

因此,在进入无人化装备作战时代时,美国未必会成为对手。美国展示的新装备对中国并无太大威胁,反而会促使中国全面投入和发展这一领域。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六六创意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化反潜无人机海战伤亡美军海上省钱降临即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