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家中国无人机企业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但其工作人员私下表示,大部分的加工制造工作仍然需要在中国完成。因为在深圳只需三天就能完成的工作,在欧洲可能需要数月时间。如今,这一情况并未改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者目前在深圳一家初创公司从事消费级无人机的研发工作。他向媒体表示,无人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智能硬件产品,需要完善的产业链支持。深圳和东莞拥有成熟的工业体系,包括PCB线路板厂、SMP贴片厂、模具厂和组装厂等,能够提供稳定且经济的生产条件。
他认为,一款价值约6000元人民币的大疆无人机,在美国制造的成本可能高达数万美元。尽管美国的Skydio公司曾声称能够与大疆竞争,但由于价格昂贵且销量不佳,该公司未能取得成功。
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中国同样处于领先地位。成都纵横股份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任斌指出,民用领域的工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均具有全球竞争力。这主要归功于无人机产业链的完整性,涵盖了航空、材料、电子、软件和机械加工等多个领域。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缺乏这种完整的产业链,即使发达国家如欧美日也能制造无人机,但在成本上无法与中国相比。
任斌提到,无人机的成本优势不仅仅在于制造环节,还在于研发体系。他表示,如果其他国家试图制造无人机,除了成本问题外,产品的迭代速度也无法与中国相比。这一观点得到了消费级无人机行业从业者的认同,他们认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必须在中国进行。
这位从业者对深圳充满信心,除了强大的制造业外,深圳还聚集了大量成熟的软件工程师,这些工程师是华为、腾讯等企业发展的产物。他认为,无人机是一种软硬件结合的复杂产品,需要研发工程师与制造工厂密切合作。例如,样机往往是不完善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反复进行。
他举例说,2015年在美国参加无人机展会时,一家澳大利亚初创团队透露,其主板是从深圳打样后寄回澳洲,周期至少需要15天。而在深圳本地进行研发,工厂就在附近,紧急情况下可以当天完成打样并立即交付。
此外,该美国企业设计的无人机还存在一个缺陷:由于软件架构等原因,生产依赖进口芯片。相比之下,中国无人机企业通过提高国产化率降低了成本,功能同样满足要求,用户几乎察觉不到任何差异。这意味着即便是在中国制造,其核心主板的成本仍比中国企业的同类产品高出一倍以上。
总体而言,中国无人机行业的迅速崛起,既得益于企业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背后庞大的产业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