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5月11日),我国正式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数据显示,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4.1178亿,与上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53%。此次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在过去十年里继续保持着低速增长的趋势,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如此精确的数据背后,离不开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和技术支持。人们通常认为人口普查仅仅是政府人员挨家挨户收集信息的过程,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项目,需要大量人力和技术手段共同作用。
例如,无人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飞行控制、导航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无人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在娱乐、影视、农业、交通和物流等领域有所应用,还在人口普查工作中展现出独特价值。
在中国最近的人口普查工作中,无人机被多次使用。据报道,浙江金华义乌、山东临沂费县等地的许多乡镇都利用无人机进行准备工作,通过无人机拍摄的图像制作建筑物标绘图,为人口普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次人口普查旨在全面调查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和居住环境的变化情况。建筑环境不仅是人口普查的一部分,也是后续上门调查的重要基础。引入无人机显著提高了普查效率,节省了时间和资源。
无人机不仅在准备工作中发挥作用,在实际人口统计过程中也有其独特的功能。在印度,由于城市中的贫民窟较多,整体人口流动性较大,加上信仰问题和各种冲突的存在,人口普查常常面临挑战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无人机可以帮助进行统计工作。
例如,在印度中部一些邦的偏远地区,存在所谓的“红色走廊”地带,这里活跃着反政府武装分子,政府工作人员时常遭遇袭击。在这种地方进行人口普查,单靠人力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因此经常使用无人机辅助工作。
然而,利用无人机进行“人口普查”并不只是人类的专利。在动物界,很多物种也需要借助无人机来进行种群调查。例如,201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就利用无人机在南极帮助一家企业进行了“人口普查”。高效的航线规划和出色的效率使得这项工作顺利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无人机对动物进行种群调查时,必须小心不要惊扰到它们。动物不像人类那样对无人机熟悉,它们可能会因为噪音而受到惊吓。过去曾多次报道无人机因惊扰动物而导致悲剧事件的发生,因此在使用无人机时必须格外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