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正逐步成为未来技术的试验场。作为世界第二大港口,新加坡已经建立了海上无人机起降平台,这些平台将长期为海船提供补给。目前,共有9家公司在此测试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和技术条件,包括无线电网络等。初期目标是通过无人机将货物运送至船舶上。
在新加坡滨海大道行驶时,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迅速变化。在某些海港池,停靠着为集装箱船提供补给、邮件收发及专业服务的船只。而在超大型码头的另一侧,一个新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已经建成。这个平台配备了蓝色顶棚、防暑设备、高科技操作台以及类似于直升机起降区的标识。
多家公司如戴姆勒子公司沃洛科普特、F无人机公司、加鲁达机器人公司、新加坡科技工程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都在此测试自己的电动无人机。空中客车无人驾驶交通管理实验室负责人利奥·乔赫指出,无人机运输的优势在于速度快、成本低且环保,对海员来说更加安全。
新型材料制成的轻质配件可以通过无人机在几分钟内送至船舶,从而节省燃油消耗。此外,无人机运输还能减少海员攀爬的风险。长远来看,新加坡计划通过无人机补给途径,为在马六甲海峡航行的船舶提供服务。这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服务商提供了新商机。蒂森-克虏伯公司与挪威的威廉森船舶服务公司在新加坡成立了远洋船舶供应公司,依靠无人机进行补给。自去年8月以来,他们已经从港口出发运送了约800个零部件,其中大部分是机械配件。部分配件由新加坡的3D打印机制作完成,然后通过无人机送至船上。
威廉森船舶服务公司称,某些情况下,无人机补给可节省高达90%的成本。CWT航空航天服务公司则在测试利用无人机进行区域监控和远程船只检查,因为马六甲海峡海盗活动频繁,这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服务项目。
新加坡外交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表示,此类技术有助于提升新加坡港口乃至全球港口的生产力和效率。新加坡正在积极支持这项技术的发展,例如除了其他资金支持外,还额外拨款1000万新加坡元用于扶持相关初创公司,使它们能够在“沙盒”环境中进行各种测试。本地初创公司F无人机公司已经获得了国家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