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美国空军高级官员最近表示,他们将继续推进老式的RQ-4“全球鹰”无人机服役。然而,这一决定可能引发美国国会和空军之间的重大分歧。那么,为何美国空军坚持让这款旧款“全球鹰”无人机继续服役?这种做法又会触犯到哪些利益群体的利益?军事观察员滕建群将为我们深入分析这个问题。
“全球鹰”无人机是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美军研发的一种战略级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它可以连续飞行超过30小时,并配备了雷达、光电和被动电子监听等侦察设备。滕建群认为,美国空军之所以推进这款旧款“全球鹰”无人机服役,主要是因为需要进行更新换代。此外,这款无人机曾被击落过,因此美军也有避免装备信息泄露的考虑。
滕建群指出,推动旧款“全球鹰”无人机服役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出于更新换代的需要。通常,执行战略任务的大规模无人机使用寿命大约在15到20年之间。由于旧版“全球鹰”无人机大多已接近寿命极限,因此必须退役。二是与战场表现有关。2019年,伊朗曾击落了一架美国“全球鹰”无人机。为了避免飞行平台的信息数据泄露,美军选择退役旧机型,这是传统的做法。例如,在科索沃战争期间,当美国的F-117隐形战斗机被击落后,美军也迅速将其退役。
滕建群分析,鉴于无人机对现代战争形态的巨大影响,美国空军越来越重视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应用。因此,尽管美国空军正在推进老旧的“全球鹰”无人机退役,但他们仍不会放弃对新一代无人机的研发。事实上,美国的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正在研发更先进的无人机,包括改进材料、延长航时以及提升武器系统性能等方面的工作正在进行中。美军一定会对这些装备进行全面评估。
目前,无人机已成为“陆战之王”。例如,在去年的纳卡冲突中,无人机被广泛用于打击地面固定目标、坦克装甲车辆和部队集结点,效果显著。未来,美军将在无人机的应用上更加普及,尤其会在陆战场上的应用上更加重视。随着旧无人机被淘汰,新型无人机将会迅速加入美军的作战序列。
报道指出,这不是美国空军首次尝试让部分或全部“全球鹰”无人机服役,但美国国会一直持反对态度。滕建群认为,推动旧款“全球鹰”无人机服役可能会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其服役是否顺利取决于美国军方和国会之间的博弈。他进一步解释道,“全球鹰”无人机能够执行战略性侦察任务,对目标进行长时间监控,每架无人机的成本高达1.5亿至2亿美元。因此,淘汰这款无人机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包括空军或相关单位提出申请,国会相关委员会进行再评估和审议。
当前,美国空军多次推动旧款“全球鹰”无人机服役,实际上是国会和五角大楼之间的一场博弈。如何让掌握预算的立法者相信空军提出的重大武器装备服役计划符合要求,是一个复杂的流程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经费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对美国空军战略性侦察能力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一些人担心,如果现在让“全球鹰”无人机服役,可能会造成资金浪费,或者削弱美国的战略侦察能力。在这种背景下,五角大楼很可能会就“全球鹰”无人机服役的问题与国会进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