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无人机频道】印度作为全球耕地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国,却面临着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精准农业和无人机技术有望显著改善这一状况。
印度拥有超过1.55亿公顷的耕地,农业产值占GDP的18%,并提供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就业机会。然而,印度农业存在一些结构性挑战,如生产率低下、土地利用不合理、投入使用效率低、生物损失大以及机械化程度不足。
为了实现印度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农业部门需要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精准农业手段,提高生产率并让农民更容易获取市场信息。无人机技术在这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精确的投入管理和高效操作,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还能保障农民的安全,降低成本。目前,多个国家如中国、日本、东盟、美国和巴西都在无人机农业应用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将监管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优先事项,推动人工智能无人机的应用。
精准农业旨在最大化水资源、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效率,以提高整体生产力、品质和产量。无人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辅助农民应对农业挑战:
土壤和农田规划:无人机可以进行土壤和农田分析,帮助制定灌溉、施肥和种植计划,包括检测养分水平、水分含量和土壤侵蚀情况。
作物监测:无人机可以持续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从而优化农艺学实践,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植保和除草:无人机能够精准喷洒农药和除草剂,确保剂量准确,减少人与化学物质的接触,提高整体效果,增加产量。
提高生产效率:无人机可以大幅减轻农业劳作负担,如喷洒农药或施肥,同时增加每日作物覆盖面积,简化农民工作流程,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活动,快速应对生物威胁。
新的服务模式:通过无人机进行数据收集和农业投入管理,可能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农业公司可能引入无人机操作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为农民提供植保和施肥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
无人机操作是一项专业技能,具有在农村地区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巨大潜力。预计新技术将在印度农村地区创造约210万个就业岗位。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由政府激励措施支持的可行商业模式,除了飞手培训外,还需吸引对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投资。为了促进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需要鼓励制造商扩大业务规模、开展培训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甚至直接向购机者或服务购买者提供补贴。
此外,还需解决无人机产品管理中的更广泛问题,如注册、获取权限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其更加安全和便利。然而,“通过适当的改革,印度已经准备好收获无人机带来的好处,这将引领下一场农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