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空降兵部队组建无人机分队
作者头像
  • 杨天瑞
  • 2021-05-25 08:13:17 3

往年3月,俄《音讯报》网站透露消息,称俄将在所有空降兵部队内部署无人机分队,具体时间可能依据无人机列装进度进行调整。最终,每个空降师、空降突击师及独立空降突击旅都将拥有无人机连或排。

俄罗斯专家指出,此举将显著提升空降兵的作战能力。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推行这项措施?俄罗斯有哪些无人机可以依赖?此举背后有何深层考虑?请听专家解读。

组建无人机分队,体现了无人机在军事应用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军用无人机自有人驾驶飞机出现以来就逐渐发展起来,最初仅作为靶机和模型使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空中侦察。

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以及最近的纳卡地区武装冲突中,军用无人机的使用频率大幅增加,作用日益显著。它们的任务包括战场侦察、目标指示、情报收集、充当防空火力诱饵、战场损伤评估以及对地攻击等。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使用“捕食者”无人机携带“海尔法”反坦克导弹攻击地面目标,开创了军用无人机在实战中精确打击地面目标的先河。

近年来,俄罗斯越来越意识到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威力。俄罗斯推出的一系列无人机研发项目以及新型无人机的测试,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回应。

面对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重重压力,除了大力发展陆基和海基核力量,俄罗斯还选择了强化空降兵部队的战备水平。2020年4月,俄罗斯空降兵特种部队在北极的弗朗兹·约瑟夫群岛进行了万米高空成建制伞降演练,充分展示了俄罗斯对这种高强度“垂直打击”能力的重视。

空降兵的主要任务是在敌后作战,关键时刻对敌方核心部位进行致命打击。在车臣战争、科索沃战争、俄格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叙利亚战争以及纳卡地区的武装冲突中,空降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保持这种能力,必须采取多种手段不断为其赋能。其中,利用军用无人机是高效之举。

以增强空降兵的情报侦察能力为例,通用设备显然不能完全满足空降兵的需求。最佳方案是空降兵拥有专用的情报侦察装备,可以与人员一起伞降到地面并使用。在这方面,俄罗斯前期投入较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装备了“海鹰-10”、“副翼-3”和“前哨”无人机等。

近年来,俄罗斯空降兵部队根据整体思路,初步建立了有人与无人相结合、空地匹配、远近互补的立体情报侦察保障体系,具备多维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特别是空降兵在操作现役无人机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及无人机展现的强大战斗力,为新举措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现代高端容错计算机、宽带无线电通信、加密设备以及“数字化战场”情报信息保障系统和火控系统的进步,也为这一举措的实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俄罗斯此次宣布将在年内完成空降兵部队无人机分队的组建,并在短时间内大量装备先进无人机,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现有的各具特色的无人机,将成为空降兵无人机分队的主力

目前,俄罗斯空降兵部队已经组建了一些无人机连排,这些无人机直接为所属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情报侦察保障。它们与空降兵使用的“人马座”单兵系统一起,形成了复杂的侦察网络。

有专家认为,这些各有特色的现有无人机,在无人机分队成立后,将在新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信息制胜的“尖刀”作用。

根据俄方披露的信息,目前空降兵部队正在使用的无人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海鹰-10”无人机。它采用多用途模块化设计,更换载荷简单,主要用于目标搜索、定位和火力侦察、校准,是较早装备的新一代中型无人机。2010年,该型无人机列装空降兵部队。它适合在山区、峡谷等复杂地形进行地形勘察和目标监控,通常以2至3架一组的形式执行任务。2019年,俄空降兵曾使用“海鹰-10”无人机对预定区域进行拍摄,并实时传送到指挥所,形成3D模型,展示了其强大能力。未来,该机可能被派往北极地区,以加强监控。

“超光速粒子”无人机。这是一款便携式大型无人机。2015年实验成功后开始列装空降兵部队,主要执行侦察监视、目标指示、火力校正、战场毁伤评估和通信中继等任务。据说,该型无人机可以在敌方密集防空及核生化条件下执行侦察任务,提供目标定位、炮瞄校正和空降着陆指引。俄空降兵曾在塞尔维亚“斯拉夫兄弟-2016”多国军演中使用该型无人机执行实光阴电侦察任务。

“副翼-3”无人机。它采用气动弹射器发射和伞降回收,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隐蔽性好,是一款近距离侦察的小型便携式无人机。它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显示目标坐标,对地面目标进行实时侦察、识别和定位,既可以手动控制也可以自动飞行。它最早应用于乌克兰东部冲突地区,后在叙利亚战场上执行任务,并多次参与联合军演。

“副翼-10”侦查无人机。它是“副翼-3”的改进型,采用飞翼布局和电动机动力装置,机身使用复合材料。尽管体积较小,但其升限较高、续航时间较长,最大续航时间为约3小时。它通过气动发射器发射,采用伞降方式着陆,不需要跑道准备且不受地面面积限制,可以携带电视摄像机、数字照相机、红外摄像机、空投设备、干扰释放系统、气象探测器等设备。整套系统可以装入一个大背包,由单兵携带。其飞行模式包括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手动自动切换三种,可以在各种气候和环境下进行空中光电侦察、监视和目标指示。

“哨所”无人机。它采用无尾下单翼结构,主翼后掠,可以快速更换昼夜相机和视距通信及信息传输设备。它通过橡皮筋发射,用降落伞回收。这款无人机由以色列IAI公司研制的“鸟眼400”无人机改造而来,主要用于山地侦察、空中巡逻和情报收集、火力引导等任务,可以查明敌方目标和火力点,为作战分队提供障碍物后的实时态势数据,为实施作战提供情报支持。

“队列-P”无人机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无人机平台、与平台集成的任务载荷、发射导轨、地面指挥控制站、无人机装卸/运输车和技术保障车组成。其中,发射导轨和地面指挥控制站都装在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上,该车可以空投;无人机装卸/运输车和维护车均为轮式卡车。该系统是专门为空降兵部队研制的团级战术无人侦察系统,展开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主要用于敌情侦察、目标捕获、目标定位和指示、炮兵校射、战斗毁伤评估和电子战等任务,可以在一定高寒高热环境中使用。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战场需求推动新举措的出台

综合分析多种无人机的功能,从作战角度看,俄罗斯空降兵部队组建无人机分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打造更好的情报侦察保障体系的需求。空降兵部队作战环境特殊,既要隐蔽突入危险地区,又要面对敌方优势兵力的激烈反击,因此需要更好的情报侦察体系提供保障。通过组建无人机分队和列装先进侦察无人机,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先敌火力打击优势。特别是在空降作战地面战斗中,使用无人机可以快速、广泛地获取作战区域的相关信息,有效提升战场指挥决策、引导打击以及空降兵部队生存能力。

二是探索智能空降作战模式的需求。探索智能空降作战模式是各国军事强国竞争的焦点之一。无人机在未来智能空降作战模式中的应用,可以使空降兵实现精干编组、精准空投、精确打击,通过打击敌作战体系的关键节点来创造胜利优势。此外,借助无人机的作用,目前存在的跳伞分布大、影响兵力快速集结的问题,未来有可能转变为以人机协同分布式作战的优势,进一步增强空降兵部队在敌后的生存能力和打击能力。

三是调整空降作战力量编制结构的需求。俄罗斯武装力量历次编制体制调整和战争实践证明,空降兵一直是“风向标”和“试验田”。此次组建无人机分队的举措,也是为了继续优化兵员编制结构,提升部队整体战斗力。按照俄军规定,空降兵战斗编成的主体无需补充装备和联合训练即可执行作战任务。“新面貌”改革至今,俄军各空降(突击)师和独立空降突击旅的编制结构已基本完成模块化转型。此次所有空降兵部队内组建无人机分队,显然是推进模块化转型的又一举措。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举也符合俄军采用人机混合编成、进一步提升无人力量编制比例的趋势。有俄罗斯专家认为,这一举措的实施,将使该国空降兵部队的战斗力提升约20%。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杨天瑞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空降兵分队组建部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