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世界无人机大会在深圳举办,其中的无人系统产业园发展论坛和无人机技贸政策宣贯会备受关注。会议上透露,作为全球民用无人机的主要生产基地,深圳市生产的消费级无人机占据了全国出口量的90%以上,形成了完善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体系,具备显著的产业集群优势。
会议指出,近年来,无人机出口并非一帆风顺。截至2021年4月,全球针对无人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发出12项通报,涉及无人机分类管理、物理身份编码规则、灯光颜色及可见度、声音报警装置等多个方面。
为了推动全球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使中国无人机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深圳海关在海关总署标法中心的指导下,对这12项通报进行了评议,并提出了45条建议。截至目前,这些建议中有22条已被其他国家采纳,采纳率达到了48.89%,相关工作成果惠及了全国170多家民用无人机出口企业,涉及金额约90亿元。
为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无人机产业国际化发展,深圳海关在海关总署标法中心的支持下,大胆探索,创建了“无人机技术性贸易研究评议基地”,并将其设在了深圳南山。据了解,这是全国唯一的“无人机技术性贸易研究评议基地”。该基地由海关总署标法中心、深圳海关和南山区政府联合建设,由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实施,旨在汇集包括无人机协会、科研机构和检测机构在内的各方力量,共同提升技术性贸易工作的效率。
基地将坚持“海关主导、服务产业”的原则,广泛征集评议意见,确保其站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代表产业发声。深圳海关的参会代表表示,“无人机技术性贸易研究评议基地”将扎根南山,辐射全国,成为无人机企业出海的强大保障,助力深圳无人机在全球市场上的起飞。
(记者:王纳 通讯员:陈安祺、董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