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实战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例如,在叙利亚和平、利比亚和平以及纳卡冲突中,各种无人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目前服役的大部分军用无人机仍需要人工控制,即使某些无人机具备自主起降功能,整个飞行过程还是需要人工干预,包括下达指令和监控指令执行情况。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担忧无人机可能会获得完全自主的能力,从而脱离人类的控制。
实际上,这种担忧已经逐渐变为现实。据报道,在2020年的利比亚和平中,一架土耳其制造的“古克”-2无人机在自主模式下完成了攻击任务,成功击毙了利比亚国民军的成员。这意味着在整个攻击过程中,这架无人机的所有行动都不需要人工介入,这是公开报道中首次记录的无人机自主攻击事件。这次攻击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它是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直到现在才得以公布。
“古克”-2无人机是一种自杀式无人机,设计之初就具备高效自主运行的能力,一旦发射出去便不需要人工介入,它可以依靠内部程序寻找目标并发起攻击。“古克”-2并不是土耳其唯一一款具备自主攻击能力的无人机。据联合国安理会利比亚问题专家小组称,土耳其制造的“卡古-2”四旋翼无人攻击机也在利比亚和平期间投入使用,并成功执行了一次“发射后不管”的任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具备自主攻击能力已经成为可能。不过,俄罗斯无人机领域知名专家丹尼斯·费杜季诺夫认为,土耳其现在就让自杀式无人机拥有这种能力,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具有自主攻击能力的土耳其无人机是如何进行敌我识别的,一旦没有人员介入,特别是缺乏监督,这些无人机是否有可能攻击友军或平民?
从公开资料来看,除了土耳其之外,还没有其他国家赋予本国军用无人机这种自主攻击能力。即使是以色列制造的“哈比”系列反辐射无人机,虽然有一定的自主攻击能力,但主要针对雷达等目标,在其他情况下仍然需要人工控制和监督。
土耳其凭借大量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及零部件,军用无人机工业迅速崛起,并在多次局部冲突中表现卓越。土耳其无人机近年来声名鹊起,优秀的无人机配合高超的战术,在战场上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现在就让无人机具备自主攻击能力,是否为时过早?人们一直担心,无人机一旦具备自主意识可能会摆脱人类控制,土耳其的做法会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何种影响?俄罗斯专家费杜季诺夫的观点反映了大多数人的看法,即不应该让任何武器拥有自主作战能力,因为这不仅涉及到敌我识别问题,还有许多道德方面的考量,由此产生的误炸等责任问题也将变得更加难以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