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无人机初次自主杀人,机器杀人的“潘多拉魔盒”打开?
作者头像
  • 2021-06-10 12:33:09 4

近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关于2020年3月利比亚军事冲突的报告,指出土耳其STM公司生产的“卡古-2”型四旋翼无人攻击机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主攻击了哈夫塔尔指挥的“利比亚国民军”,可能造成一名国民军成员的死亡。

这是历史上首次记录到无人机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攻击人类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和自主武器的关注。

机器自主杀人的担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相关的争议也随之增加。从长远来看,许多人担心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会超越人类,脱离人类控制,甚至可能威胁人类的生存。不少学者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例如,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警告说,人工智能在未来100年内可能比人类更加聪明,并可能控制人类。2013年,霍金与特斯拉CEO马斯克联合发表公开信,呼吁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加以控制。

当前,军用人工智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自主情报分析、自主指挥控制系统以及自主武器。自主情报分析利用机器算法快速准确地识别目标,提取有价值的情报。自主指挥控制系统则可以根据战场变化动态生成作战指令,提高作战灵活性。而自主武器能够在不依赖外部指令的情况下,在复杂环境中独立做出决策,实现自主攻击。

尽管目前大部分无人武器仍然由远程控制中心操控,但全自主武器的研发已经取得进展。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研发具备自主作战能力的武器。例如,英国的“硫磺石”导弹可以自主攻击目标,而韩国部署在边境的SGR-A1武装机器人也可以自主识别和攻击目标。

“两面开刃”的自主武器

自主武器的使用引发广泛争议。一方面,美国和俄罗斯等国认为,自主武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们可以大幅降低伤亡率,提高作战效率,并且不受情感影响,可以更理性地做出决策。因此,未来的“无人军团”将成为大国标配,加剧军力差距。

另一方面,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等机构担心,失去人类控制的自主武器可能导致战争更加残酷,滥杀无辜。自主武器的算法可能存在盲区,难以区分合法与非法目标。此外,软件故障也可能导致意外伤害。因此,一些科学家呼吁禁止开发、制造和使用自主武器。

“卡古-2”无人机是“卡古”无人机的升级版,由土耳其研制。该无人机重约6.8千克,最高时速约145公里,续航时间约30分钟,可以携带1.36千克重的武器,并具备面部识别功能。在自主模式下,它可以自主攻击目标。此次事件表明,自主武器的使用可能带来严重后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潘多拉杀人无人机初次自主机器观察打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