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和平史上初次,土无人机在利比亚“自主杀人”,结合国批违法
作者头像
  • 2021-06-12 17:50:40 11

近日,土耳其“无人机自主杀人”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据报道,土耳其的“卡古-2”无人机在利比亚的武装冲突中,以自主模式攻击了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机器自主猎杀”的行为。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事件,联合国安理会的利比亚问题专家小组于今年3月发布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揭示了更多细节。这份长达548页的报告震惊了全球,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专家们指出,这种无人机的应用已经违反了联合国第1970号决议中的相关规定。

据了解,这架“卡古-2”无人机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行决定对目标发起攻击。这表明它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决策能力。“卡古-2”是一款由土耳其公司生产的自杀式攻击无人机,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其具体用途和性质。这款无人机重量约为6.8公斤,最高时速可达145公里,续航时间大约30分钟。它还能携带三种总重1.36公斤的战斗部。值得一提的是,“卡古-2”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包括地形识别和人脸识别功能。除了人工操控外,它还能自主执行攻击任务,甚至可以组成“蜂群”,类似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

显然,“卡古-2”的杀伤力和不可预测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尽管随着科技进步,研发这种技术只是时间问题,但从道德和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很多人难以接受无人机能够“自主猎杀”的现实。此次事件无疑为土耳其的国防工业打开了一扇大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这一领域。

然而,这种技术的发展将给国际秩序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人们对于该机型的技术仍持怀疑态度,毕竟人都可能犯错,机器也不例外。如果无人机的攻击决策出现失误,导致误伤,责任又该如何界定?

因此,现在对于这类无人机的恐慌情绪正在蔓延。但中国军事专家张峰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应对措施。虽然这种无人机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它本质上仍然是无人机,存在弱点和漏洞。首先,可以通过电子干扰等手段进行软性打击。例如,利用卫星信号干扰,压制无线电信号,有效削弱这类无人机的防护能力。其次,可以开发一些低成本的硬杀伤性武器。这样既能阻止无人机的攻击,又能避免使用昂贵的防空导弹造成大面积破坏。不过,各国在使用各种武器时,必须遵守国际法及相关约定,确保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利比亚无人机初次杀人违法和平自主结合人类史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