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无人机飞行义务,有他在就像吃了“定心丸”
作者头像
  • 沃达丰会展
  • 2021-06-22 13:58:38 6

近日,在天山北麓的一片空旷地带,新疆军区某合成师无人机侦察连的官兵们正在进行首次昼夜连续飞行任务的准备工作。四周寂静无声,所有人屏息以待指挥官的命令。跨昼夜飞行一直是无人机操作中最复杂和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由于夜间和白天光线变化巨大,地面控制员难以直接观察到飞行器的姿态,只能依靠丰富的经验和仪表数据进行控制。一旦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

关键时刻,连长的目光停留在一班班长、上士杨雷身上。作为飞行控制席位的负责人,杨雷如同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他坚定地点点头,做出了“OK”的手势。

随着连长的一声令下,“起飞!”无人机迅速升空,消失在夜幕中。然而,不久后,控制站的仪表显示无人机空速出现异常,飞行姿态也发生了快速变化。操作员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无人机随时可能坠毁。杨雷迅速对比各项仪表数据,果断选择了最佳应对方案,冷静地输入代码、按下按钮。很快,各席位传来的最新数据显示,无人机的状态已经恢复正常。

训练结束后,连长不禁为杨雷竖起了大拇指。但让连长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这次险情,而是只要有杨雷在,大家都会感到格外安心。

这种安心源自于杨雷卓越的技术和不断钻研的精神。几年前,一款新型无人机列装到连队,但由于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再加上缺乏经验丰富的骨干,连队不得不求助于厂家进行现场指导。

杨雷决心攻克这一难题。凭借之前积累的电子技术基础,他自学了无人机的工作原理,并向其他骨干请教不懂的问题。厚厚的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被他翻阅得几乎散架。对于实在弄不明白的地方,他就联系院校教师请教,利用厂家前来部队指导的机会深入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7月,军区组织了一次无人机操作骨干集训,杨雷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教练员,负责日常教学和考核评定。

取得这些成就后,杨雷并没有骄傲自满。长期的学习使他意识到,越深入钻研,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某型无人机采用火箭助推发射方式,但火箭固定方式不合理,不利于实战训练。经过半年的努力,杨雷进行了三次改进,并多次试验优化,最终不仅缩短了火箭固定时间,还实现了一个人独立操作,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类似的改进还有很多,连厂家都对他的努力表示赞赏。去年9月,某厂家派技术人员前来提供技术支持,看到杨雷熟练的操作和深厚的技术储备,甚至有意挖走他,但被杨雷婉言谢绝。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成长,离不开部队提供的平台,而且连队刚组建不久,急需专业骨干,所以他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

杨雷深知培养专业骨干的重要性。有一次回收无人机时,一名操作员因犹豫一秒而导致实际回收点与预定位置相差数百米。他严肃地指出:“在战场上,这样的失误是致命的。”

为了提升连队人员的操作水平,杨雷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编写了一本《某型无人机作战训练使用手册》,供全体人员参考。这本手册很快就被军区推广使用。

当被问及这些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时,杨雷毫不犹豫地回答:“每次听到对讲机里传来‘飞行器回收成功’的消息,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沃达丰会展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定心丸飞行义务执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