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已成为未来和平中最令人担忧的两大武器。美国军方也在寻找应对这些威胁的方法。
据福布斯报道,美国海军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利用无人机来对抗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具体来说,他们计划在无人机上安装预警雷达,以便更早地发现来袭的高超音速导弹,从而给舰艇更多时间来拦截这些以6至10马赫速度飞行的导弹。
目前,拦截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高超音速导弹不仅速度快,还能在极低的高度飞行,这使得它们很难被水面舰艇及时发现。即使是在3倍音速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面前,美国海军已经感到力不从心,而速度达到6至10倍音速的高超音速导弹更是让预警和拦截的时间窗口变得极为短暂。
更糟糕的是,新一代高超音速导弹同样具备超低空掠海飞行的能力。在地球曲率的影响下,即便是最先进的雷达,也只能在一定距离内发现低空来袭的导弹,即便这些导弹并不具备隐身能力。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亚音速反舰导弹就开始具备掠海飞行的能力。尤其是在1982年的马岛海战中,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目视范围内才发现了来袭的“飞鱼”导弹,几乎没有时间进行任何有效的防空拦截。尽管近防炮和拦截导弹的功能不断进步,但对P-270和Kh-31等超音速反舰导弹(3至4马赫)的拦截效果仍然不佳。
以俄罗斯的“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为例,其速度达到6至10马赫,尽管不及再入大气层时的弹道导弹的23马赫速度,但由于其飞行高度很低且路径更加灵活多变,使得水面舰艇从发现导弹到被击中的时间窗口非常短。美国海军估计,这一窗口可能只有短短的10秒。
相比之下,由于弹道导弹的飞行高度较高,宙斯盾驱逐舰仍有几分钟的时间来进行探测、跟踪和锁定拦截。由此可见,拦截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比拦截弹道导弹更为困难,甚至仅靠宙斯盾舰自身的雷达系统已无法胜任这项任务。
唯一可靠的解决方案是提升雷达系统的探测高度,从而实现更远距离的目标探测,提供更多的跟踪和拦截时间。预警机似乎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其成本高昂且数量有限,无法为每艘军舰配备预警机,也无法让空中预警机改变其主要任务。
因此,美国海军考虑使用无人机来降低空中预警机的成本。美国海军认为,高空长航时(HALE)和中高空长航时(MALE)无人机是最合适的雷达平台。长航时无人机可以连续飞行24小时,无需过高的飞行速度,且雷达探测功能相对单一,性价比更高。
然而,即使采用无人机,空中雷达探测高超音速武器仍然面临物理上的挑战。高超音速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会形成等离子体云,吸收雷达波,从而产生“隐身”效果。美国海军指出,即使提前确定威胁方向并限制雷达监测范围,对被等离子体包裹的单个或多个高超音速导弹的探测和跟踪仍然极具挑战性。
美国海军认为,第一步是建立计算机模型,以确定无人机雷达如何发现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包括其飞行轨迹、预期雷达截面以及潜在的等离子体云。第二步则是开发一个实际可用的无人机雷达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