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相机助力无人机监测象群动态
作者头像
  • 刘帅政
  • 2021-06-27 06:22:38 3

此次对北移大象的追踪,不仅依赖于无人机的持续监控,还借助了多点布设的红外相机进行辅助监测。此外,红外相机与亚洲象预警系统相连,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通过广播通知村民,从而保障村庄的安全。

6月12日,红外相机首次应用于追踪北移象群的工作中。在玉溪市易门县南山村,共安装了10台红外相机,另外还有5台备用机以防大象损坏设备。安装地点的选择也颇有讲究,其中一台位于南山山顶,由于南山地形单一且大部分地区坡度较陡,上山下山只有一条路,因此在这条必经之路上安装了红外相机。

负责此次红外相机监测工作的浪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段光辉表示,易门县地形复杂,大象可以四处奔跑,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决定安装位置。首先是根据无人机监测到的大象行进路线进行分析判断;其次是依据大象喜爱的食物和水源地来确定安装位置;最后还要考虑到地形特点,例如大象喜欢走山脊,因此在山脊上也会布置红外相机。然而,红外相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醒村民采取防御措施,因此所有设备都安装在距离村庄两公里以内的地方,同时又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为预防措施留出时间。

红外相机连接的云平台建立了亚洲象识别模型,能够自动识别拍摄到的移动物体。之前在亚洲象栖息地西双版纳采集了大量样本,目前该系统的准确率已达到99%以上。即使出现系统误判的情况,还可以进行人工干预纠正。

红外相机能够拍摄短视频或照片,在亚洲象频繁出现的西双版纳地区,已安装了超过500台红外相机,每天上传的照片数量接近1000张。这些相机具备防水功能,并能在光线变化时自动切换至白天模式或夜间红外模式。高性能电池使得红外相机能够连续工作两到三个月。在亚洲象活动较为固定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通常会被安装在大象鼻子触及不到的高处,镜头向下倾斜,并配有太阳能板,确保不会因为电力问题而失效。

负责开发“亚洲象监测预警”应用程序的陈昊展示了应用界面,可以看到其中包括“上报预警”、“设备管理”、“巡护签到”、“日常巡报”和“发送广播”等功能。巡象员发现大象踪迹后,可以在“日常巡报”中记录坐标点,并将信息上传到平台,作为相机自动识别预警的补充。巡象员可以通过打点后评估是否需要预警以及是否需要通过广播告知村民。

这一预警系统不仅可用于亚洲象的监测和预警,还可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管理和野生动物保护等多个领域。

此次北移象群的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们一直在移动,所以红外相机的安装也采取了灵活的战术。一旦判断象群不会再前往某个地方,工作人员就会拆除所有相机,并将其转移到下一个预计会出现象群的村落附近安装。例如,南山村的红外相机已经全部拆除。昨天,记者随同安装人员先拆除了峨山县迭所村的多台红外相机,保留了3台,随后赶往小密腊村布点。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刘帅政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助力红外监测相机动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