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导航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已经突破200亿元,相关企业数量和无人机数量分别达到了7000多家和40多万架,同比增长约76%和37%,这表明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在此背景下,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多样化。目前,无人机在动力、农业、救灾和物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压力的不断增加,物流无人机行业迎来了快速增长期,物流配送领域正成为无人机应用的新热点。
中国的物流市场规模庞大,但运输方式依然以传统方式为主。尤其在物流配送环节,“最后一公里”成为物流行业的痛点之一。数据显示,末端配送成本已经占到了物流总成本的3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高达50%。
因此,具备小批量、高频次特点的物流无人机,特别适合于偏远地区的运输需求,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率和成本优势。它们不仅可以解决偏远地区物流运输不便的问题,还能提高运输效率。同时,无人机还可以应用于乡村物流、跨海岛物流、边防哨所和应急救灾等场景,从而实现多方面的应用。
实际上,早在2019年,中国民航局就批准了顺丰和京东进行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并向杭州迅蚁公司颁发了无人机物流配送许可。截至目前,国内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飞行时间已超过1.5万小时,飞行次数超过4万次,试点范围涵盖四川、云南等地,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无人机配送的价值更加凸显,物流无人机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受疫情影响,无接触物流配送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物流无人机市场需求大幅增加,2020年,中国物流无人机市场规模接近16.8亿元。物流无人机作为物流配送的新方向,具有显著的优势。
2021年,中国民航局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扩大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范围。国家日益重视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物流,无人机已成为推动乡村电商物流发展的重要工具。预计未来五年将是政府与物流无人机产业共同推进相关政策落地的关键阶段。
此外,构建无人机物流生态系统,同步发展干线无人机和末端配送无人机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京东计划推出干线无人机,并积极打造干线、支线、末端三级“无人机+通航”智慧物流体系。顺丰则推出了无人机物流生态系统,加速无人机商业化运营进程。顺丰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大型有人运输机、干线大型无人机和末端小型无人机组成的三段式空运网络。
与传统的陆路、航空货运和物流配送模式相比,干线无人航空货运与末端无人机物流配送结合的方式具有更强的经济性和适应性。通过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无人机将提高物流配送的精准度和速度,为减少物流盲区、实现偏远地区和各种场景下的全覆盖奠定基础。
尽管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物流无人机行业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物流无人机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监管政策尚需完善,尤其是在空域管制方面。然而,总体来看,无人机在物流配送领域的前景仍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