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军事强国都在积极发展本国的无人机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集中在战略战术侦察和侦察打击一体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将在多个领域逐步取代有人驾驶飞机。在未来5至10年,无人机最重要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呢?笔者通过对国外军用无人机技术研发和趋势的研究,认为以下几个场景可能会优先应用。
未来无人战斗飞机将成为各大国重点突破的项目。目前,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均有相关研发计划。这些国家大多具备第三代及以上战斗机的研发能力,并且在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无人战斗飞机可以减少飞行员伤亡,设计时无需考虑人的生理限制和舒适度问题,可以搭载更多的燃料和武器。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战斗飞机将承担许多有人驾驶飞机无法完成的任务,改变现有的空战模式,甚至影响局部战争的结果,成为战场上重要的信息化作战节点。
在土耳其介入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冲突初期,土耳其成功利用搭载电子对抗载荷的无人机进行电子对抗、电子侦察和定向干扰,导致亚美尼亚的防空系统瘫痪。这是一次经典的无人机电子战案例。未来这种作战模式将被更多国家采用。由于电子战设备需要大载重能力和大功率,必须解决平台适配性和机载供电能力的问题,这对无人机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未来的电子战无人机将是一个特定的发展方向,并将与其他类型的无人机配合使用,实现不同作战目的。
许多人可能不太了解战场支援保障类无人机。实际上,包括空中指挥机、空中加油机、空中预警机、战略战术运输机、教练机、战场救援飞机和武器实验空中验证机等都属于这一范畴。按照美军的比例估算,每架作战飞机配比的战略支援保障飞机数量约为1:3。这是一个庞大的比例和潜在数量,但很多人往往忽视这一部分。战略支援飞机在战场上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作战飞机,而且其价值也很高。如果能用无人机替代,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在航程、作战距离等方面提供更多探索空间。
虽然这个话题较为敏感,但考虑到核武器的使用,未来的竞争可能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技术。美国正在部署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就是为了限制其他国家的核威慑能力。现有的海基、陆基和空基核武器平台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即使各大国在多弹头、弹道机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不被对方发现。
因此,太空/临近空间核武器常态化作战平台将是未来各核大国的重要研究方向。例如,美国空军的X-37B无人空天飞机项目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和印度也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虽然这些项目的细节尚不清楚,但它们代表了未来军事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下一期我们将重点讨论军用无人机在海上应用和蜂群技术方面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