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是一种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带程序控制的无人飞机,也可以由车载计算机部分或全部自主操作。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具备体积小、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应环境能力强以及战场生存能力强等优势。由于无人机对未来空战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发这一技术。
无人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1914年,英国两位将军提出了制造无线电遥控小型飞机的设想,以投掷炸弹攻击敌人目标。这一创意迅速得到了认可,并由A.M.洛教授领导团队进行开发。最初,无人机主要用于训练中的靶机。后来,该术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无人驾驶飞行器,包括从风筝、遥控飞机到巡航导弹等。不过在军事术语中,无人机特指那些可重复使用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
无人机技术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军民两用技术,起初仅作为靶机使用。随着技术进步,1982年,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首次将无人机应用于其他军事任务。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在中国的广泛应用,中国在军用和民用无人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尽管如此,无人机技术的进步并非革命性的,主要体现在延长飞行距离、提升飞行高度、增加滞空时间及增强操控性能等方面。例如,德国的“达尔”攻击型无人机能够有效对抗多种地空导弹,而以色列的“哈比”反辐射无人机则具备自动搜索、全天候攻击及多目标打击的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人机本质上仍然是遥控武器,需要操作员选定目标并进行瞄准和发射。
在未来的军事规划中,无人机将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如美国计划利用无人机执行侦察和预警任务,并研究无人机的隐形化和战斗机化技术。目前,无人机技术仍需进一步积累和完善,提高智能化水平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之一。未来,无人机将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推动和平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然而,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克服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