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在追逐的无人机大潮,日本为何成了“后进生”?
作者头像
  • 汽车电子设计
  • 2021-07-18 09:33:18 10

日本版“全球鹰”无人机成功首飞,军用无人机发展仍显乏力

4月19日,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宣布日本版改进型RQ-4B“全球鹰”无人机成功完成首次飞行。这款无人机根据日本的要求进行了多项改进,包括更大的翼展和机身长度,以及新型发电机的采用。

日本政府在2014年曾宣布停止在军用无人机领域的投资,以顺应国际趋势。然而,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争议,因为日本一直与美国和以色列合作,探讨军用无人机技术。尽管如此,日本至今在军用无人机领域并没有太多实质性进展,除了引进了几架“全球鹰”无人机外,其他成果寥寥无几。

“全球鹰”无人机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替代老旧的U-2侦察机。对日本来说,这款无人机对监控朝鲜半岛的核武器和导弹威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尽管其成本高昂,但日本认为它在反导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愿意投入大量资金。

日本的军事战略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朝鲜半岛的远程导弹威胁,尤其是在核生化武器方面。因此,“全球鹰”无人机成为了日本反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实际需求来看,日本对无人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监视朝鲜半岛和情报分析方面,尤其是核武器和远程导弹相关的信息。

未来,日本可能会将无人机的应用扩展到制空权方面,辅助并最终取代有人驾驶战斗机,执行空中巡逻、拦截等任务。日本采购的“全球鹰”无人机和未来的无人作战机计划也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不过,尽管日本政府对此表现得十分高调,但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可能仍将持续。

民用无人机:起步晚,市场发展受限

与军用无人机相比,日本在民用无人机领域的需求更为迫切。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农业领域,传统劳作方式不仅辛苦且收入不高,导致年轻一代不愿从事农业工作。因此,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除了农业,无人机在日本的物流、检查维护、测绘等行业也有广泛应用。虽然这些行业对无人机的需求较大,但日本企业在无人机研发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市场反应迟缓、行政管理成本高、产品性价比低等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日本无人机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比之下,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迅速满足市场需求,并不断改进产品。近年来,日本虽有不少初创公司涉足民用无人机领域,但始终未能出现像大疆这样有影响力的公司。尽管日本在先进材料和基础元器件方面拥有较强实力,但在民用无人机的研发和市场化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现有市场格局。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汽车电子设计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后进生无人机日本大潮追逐为何全球成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