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旺镇政府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特别是在农田管理和农民自建房监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去,需要一名农技员三天时间才能完成1500亩粮田的巡查工作,现在借助一台小型自动化无人机,只需三个小时就能轻松搞定。
在全旺镇政府综合信息指挥室,电子显示屏前的综合信息员朱信正在分析无人机的巡检画面。无人机每天上午8点半和下午4点半都会自动起飞,检查农贸市场周边的情况。这些时段人流和车流较大,违章停车和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现象较为常见。
朱信解释道,以前,安排一个人去农贸市场巡查,如果遇到多个摊贩占道经营,处理起来相当棘手;而派遣多人巡查又会增加人力和时间成本。无人机的引入解决了这一难题,每次巡检只需六分钟,大大提高了效率。不久前,无人机在一次巡检中发现了一处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并迅速处理,整个过程仅用了25分钟。
自去年10月以来,全旺镇积极推进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今年4月12日,无人机首次完成了1500亩省级粮食功能田的巡检。无人机巢位于镇政府大楼的屋顶,能够覆盖半径3公里的巡检范围。无人机巢相当于一个微型机场,可以根据预设航线自动控制无人机起飞、巡检和降落,实现巡检的自动化和常态化。
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就像一个“总司令”,能够在有网络的情况下随时发出指令,并对回传的照片进行AI识别和报警推送。朱信介绍,无人机每趟巡检大约需要30分钟,电池耗尽后会自动返回机巢充电,充满电大约需要40到50分钟。因此,无人机可以在三个小时内完成1500亩粮田的巡检,并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出“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区域。
无人机不仅在农田管理中发挥作用,在农民自建房监管方面也表现出色。以前,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实地勘测,对比施工数据和设计图纸,避免出现超规划行为。现在,通过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工作人员可以在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管理平台上进行电子图纸的比对和核验,快速判断是否按图施工。
无人机还可以生成实景三维模型,记录施工全过程,形成完整的三维档案。目前,全镇已有五处正在施工的农民自建房实现了无人化三维智慧监管。一旦无人机发现违规行为,工作人员可以立即采取措施。
据无人化智慧巡检技术提供商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透露,无人机拍摄的照片数量与具体航线中的参数设置密切相关。无人机在200米左右的高空,使用2400万像素的高清相机拍摄数百张照片,然后拼合成正射影像图,通过智能分析系统最终形成“双非”成绩地图。这些地图清晰地标记出耕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等问题。
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正在研发农作物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从无人机拍摄的照片中自动评估农作物生长情况,监测病虫害,并预测粮食产量。如果这些功能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将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促进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