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宁可违犯禁令,也要买中国无人机,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困局?
作者头像
  • 方菁
  • 2021-07-20 14:56:20 5

2018年,美国国防部以网络安全为由,禁止美军采购中国无人机。然而不到两年,这项禁令便被悄然解除,五角大楼发言人尴尬地表示,美军通过特别豁免绕过了禁令。自此,美国再次开始高价采购中国的无人机。

那么,中国无人机究竟有何魅力,让美军不惜违反禁令也要购买?难道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连制造一架小小的无人机都做不到吗?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无人机的技术背景入手。

虽然中国无人机价格实惠且品质优良,但制造一架无人机需要涉及电子、电路、自动化控制、机械制造、光学技术和5G等先进技术。尽管体积不大,但技术含量非常高。因此,生产这类高技术无人机对配套产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幸运的是,中国在这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拥有最多工程师和技术熟练的工人,能够快速获取原材料并组建研发和生产团队,以最低成本和最高质量完成生产。

相比之下,国外的无人机公司在技术和成本上都无法与中国公司相媲美。美国虽然也曾尝试寻找中国无人机的替代品,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即使在五角大楼封杀了大疆之后,美国本土的几家无人机公司也无法满足美军的需求。因此,美军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国的无人机。

为什么掌握全球尖端技术的美国无法击败中国无人机公司?归根结底,这是由于美国制造业在金融和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中逐渐空心化。美国曾经是一个制造业极度繁荣的国家,但在金融和高科技产业崛起后,制造业逐渐衰退。特别是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制造业从业人数比例在1945年达到了历史高峰,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一比例逐年下降,到2019年仅占8.4%。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50年的40%降至目前的11%。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并非偶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影响;二是其他国家廉价商品的冲击。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金融和科技行业,导致制造业招工困难。此外,高昂的用工成本和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也让美国制造业难以维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跨国公司将产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如中国。中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完善的产业链,迅速崛起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从1978年开始,中国逐步建立起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体系,并在2001年加入WTO后,进一步扩大了产能。到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

尽管美国的制造业有所复苏,但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仍然保持一定优势,尤其是在芯片和生物制造等领域。然而,仅仅依靠金融和高科技产业是不够的,制造业才是经济的基石。一旦失去制造业的支持,金融和服务业也将难以持续发展。

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导致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流失,引发了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这不仅影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还加剧了社会矛盾。因此,制造业的兴盛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只有重视制造业的发展,才能确保国家的未来和繁荣。

目前,美国各界已经意识到去工业化政策带来的问题,并试图通过贸易战和“美国优先”的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然而,这一做法是否能够成功,尚待观察。对于中国而言,虽然制造业成本上升,但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制造业成本,鼓励制造业发展,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方菁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违犯困局禁令中国美军宁可隐藏背后到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