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消息】湖南成为中国首个全域低空飞行试点省份,这标志着湖南将在低空空域管理、监控及运行等多个方面积累宝贵经验,为全国低空开放提供实际依据。
去年,湖南成为中国首个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在长沙举行的2021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上,各界人士共同探讨了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问题。
湖南省去年9月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试点省份。《湖南省关于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已审议通过,该政策将从通用机场建设、新旧航线推广等12个方面对通用航空产业提供具体支持。
目前,湖南省已经建成12个通用机场,另有5个通航基地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工,开通了5条低空旅游线路。省通航服务中心已实现通航飞行“一站式服务”,长沙飞行服务站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以长沙为中心,半径150公里范围内已经实现了低空有人驾驶航空器的监控和通信覆盖。全省低空空域监管服务网络、低空目视航图、低空空域运行管理手册以及通用机场操作手册正在加快编制。
接下来,湖南省计划在8月底前实现低空有人驾驶航空器监控和通信的全面覆盖,并启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控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今年,湖南省将开工建设并完成50多个通用机场(基地),开通30多条通航线路,吸引80多家全球优质通航企业入驻。同时,还将引进和培养通航飞行学校,力争在2021年培训500名以上的通航飞行员。
无人机产业将是低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据湖南省政府官网消息,中国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敖万忠表示,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驱动,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通用航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链长、服务范围广、带动作用强,已成为低空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
敖万忠还指出,无人机在低空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预计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将达到近200万架,就业人数将超过100万。无人机产业将成为未来低空经济的主导力量。
中航通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李屹晖认为,通航产业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航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服务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美国的通航产业产出带动比高达1:10,经济贡献超过万亿元人民币。“十三五”期间,中国通航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通航器在册量达到3640架,120多家企业参与,取证机场达339个,尤其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正在逐步开放低空空域。早在2010年8月,中国就发布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拉开了低空资源开发利用和通航发展的序幕。2014年11月,中国在沈阳、广州飞行管制区以及海南岛、长春、广州等地进行了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试点。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宣布,为推动通航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大低空空域开放,实现真高3000米以下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的无缝对接,并简化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和飞行计划的审批或备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