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0“猎人”B飞翼无人机已经亮相有一段时间了,尽管尚未正式服役,但俄罗斯仍然时不时地展示其最新进展。最近,红星电视台在《军事验收》节目中曝光了这款无人机的大量细节。
S-70“猎人”B无人机与苏-57战斗机大小相当。这并不是俄罗斯首次披露“猎人”B无人机的细节,但其中一段关于地面站的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当时,笔者曾在彩虹无人机的研发单位体验过彩虹4的地面站模拟器。因此,我们将结合彩虹4的经验,探讨一下S-70“猎人”B无人机的地面站。
首先,彩虹4无人机非常重视通过卫星实现远程操控,尽管许多用户可能难以掌握这一技术,但这却是现代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核心。然而,在“猎人”B无人机的地面站中,我们只看到了用于直接通信的微波天线,未见到大型卫星通信天线。虽然俄罗斯的卫星技术非常先进,但是否能将这些技术集成到“猎人”B无人机中,仍有待观察。
其次,彩虹4的地面站只有一个操作席位,操作相对简单,主要依赖于无人机的自主导航。相比之下,“猎人”B的地面站设有三个席位:最外侧的两个席位分别是通信专家席和导航员席,而最里面的席位则是飞行员席。这种设计似乎比彩虹4复杂得多。
笔者曾体验的彩虹4地面站模拟器简化了许多功能,因此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操作人员。然而,“猎人”B无人机需要三个人来操控一架无人机,这在某种程度上显得不太先进。彩虹4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来规划飞行路线,而无人机会自动执行任务。但在“猎人”B中,还需要专门的导航员来监控和规划飞行路径。
笔者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彩虹4有两个操纵杆,左手的操纵杆用于控制油门,而右手的操纵杆则用于控制无人机上的光电窗口。起初,笔者不太习惯这种方式,因为感觉像在玩飞行模拟游戏。实际上,彩虹4的无人机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飞行路线自行调整方向,无需人工干预。
相比之下,“猎人”B无人机的飞行员席前摆放着一系列仪表,包括速度表、发动机转速表以及水平仪。这表明飞行员需要直接参与飞行控制。这种设计对无人机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长时间飞行需要飞行员持续关注飞行状态,这无疑会增加飞行员的工作负担。此外,由于飞行员不在机舱内,飞行动作缺乏直接反馈,可能会导致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另外,“猎人”B无人机的操控台看起来像是临时组装的,尚未达到一体化的程度。操纵杆也分散放置,整体设计较为简陋。相比之下,彩虹4的地面站高度集成,可以轻松装入一个集装箱内。
值得一提的是,彩虹4的地面站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这在某些方面受到了质疑。不过,从客户的角度来看,Windows系统简单易用,且不存在美国技术干扰的风险,因此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国内,无人机地面站通常不会使用Windows系统。
总体而言,S-70“猎人”B不仅展示了俄罗斯无人机技术的最高水平,还体现了其在隐身技术方面的成就。然而,如果将其置于国际视野下,这款无人机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