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印度新任空军参谋长乔杜里最近访问了所谓的“拉达克”地区,目的是“审查作战形势”并和前线印军人员交流。与此同时,印度军方在该地区部署了数量可观的以色列“苍鹭”侦察无人机,以加强对东北边境中方一侧的监控。
在中印边境军长级会谈无果而终且双方在敏感区域再度对峙的背景下,印度采取了这些行动,显然是为了加剧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这可能会导致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使边境形势再度紧张。
印度似乎并不打算缓和中印边境的紧张态势,反而加大了挑衅力度。美国的支持似乎是印度此举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不仅鼓励印度扮演反华角色,还公开要求印度参与其反华军事联盟。这种外部压力显然是印度进一步挑衅中国的因素之一。
尽管印度在经济、国际影响力和军事等方面均处于劣势,但印度似乎仍希望通过利用美国的力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然而,历史表明,挑衅中国的侵略者不会有好下场。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和最近的加勒万河谷冲突都证明了这一点。印度似乎仍未吸取教训,继续在边境挑起争端。
在中印边境第十三轮军长级会谈无果而终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例如,中国与不丹签署了边界谈判协议备忘录,使得不丹能够独立处理边界问题,不再受印度控制。这一举动削弱了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此外,巴基斯坦军队接收了中国制造的红旗-9P远程防空导弹系统,这增强了巴基斯坦在与印度对抗中的防御能力。这也使印度在印巴军事对抗中更加被动。
尽管中国目前还未直接对印度采取行动,但上述事件已经让印度处境尴尬。如果中国决定直接对印度采取反制措施,那么不仅边境地区,两国间的经贸关系也可能成为惩罚印度的手段。
当前,印度正面临疫情、经济衰退和社会混乱等多重危机。如果边境紧张局势再度升级,印度将不得不承担更大的代价。在印度仍需依赖中国进口医疗物资和其他商品来应对国内危机的情况下,若中印之间的经贸关系受阻,印度将陷入更大的困境。因此,印度应认真考虑其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避免酿成更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