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近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推出了什么新款或配置升级,而是因为它们在乌克兰上空成批飞翔,被用于监控和拍摄,俨然成为了一款真正的“军工产品”。
然而,在其他许多地方,无人机作为一项通用工具,仍在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和规范化的使用方法。
2021年,无人机行业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愈发紧密。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这意味着无人机的应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展。据统计,2021年全国无人机行业的融资金额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有超过20家无人机企业获得了千万元以上的融资,其中超过10家企业获得了亿元以上的投资。
在IPO方面,2021年11月22日,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交了科创板IPO申请,而同年9月23日,中航无人机的科创板上市申请也得到了上交所的受理。
无人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民用直升机、多用途飞机、特种飞机和工业级无人机。
2021年7月18日,国家民航局宣布湖南成为我国首个全域低空飞行试点省份,为全国低空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无人机市场也因此迎来了快速增长。
根据202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报告,2021年全国有1.27万家无人机企业,注册无人机数量约为83万架,飞行时间达到了千万小时级别。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即将迎来爆发。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19年中国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151.79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约1500亿元。其中,农林植保、警用安防、电力巡检和快递物流等领域都将有显著增长。
无人机市场是否将迎来起飞?
应用场景仍需进一步培育
尽管工业级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农业植保、警用安防、地理测绘、电力巡检、空中快递等,但其市场规模目前仍然显著低于消费级无人机。2019年,中国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为151.79亿元,仅占整个无人机市场的34.88%。
工业级无人机面临的困境包括飞手短缺、售后服务培训不足、无人机农药喷洒标准不明确等问题。例如,在农业植保领域,尽管我国拥有20.2亿亩耕地,但由于上述问题,行业难以大规模推进。
此外,空中快递领域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低空政策未全面开放、配送物品种类和重量受限等。即使像亚马逊Prime Air这样已经获得FAA批准并运营两年的项目,服务初期也仅限于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且包裹重量不超过2.3公斤。
无人机的安全问题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2022年2月15日晚,福州举办的一场无人机表演中,无人机在起飞十几秒后便出现失控坠落的情况。这类事件使得人们对无人机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
政策的限制也在逐渐显现。随着无人机数量和飞行量的增加,相关政策法规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限制措施也随之增多。例如,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的《交通运输“十四五”立法规划》明确将制定《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政策限制下,许多无人机只能用于景区表演。此外,工业级无人机的操作需要专业人员,而这类人才目前较为稀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发展。
市场拓展与产品销售是关键挑战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下游应用领域分散,这意味着留给企业的空间有限。目前行业内几个头部玩家,如纵横股份、观典防务和极飞科技,营收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下,难以容纳更多的大玩家进入。
无人机行业研发投入需求较大。如今,“低垂果实区”的竞争已十分激烈,即使是头部企业也大多面临亏损。例如,纵横股份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这一细分市场中占据53.8%的市场份额,但其营收和净利润在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大幅下降。极飞科技在2018年至2020年间连续亏损,亏损金额逐年扩大。
研发费用的投入增加和市场开拓困难是这些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无人机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技术研发至关重要。极飞科技在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884.82万元、6947.43万元、9735.84万元和8130.7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18%、19.49%、18.36%和17.35%。
研发高投入并不一定能带来高回报。如果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或市场认可度不高,这些投入可能变成沉没成本。市场拓展与产品销售也是工业级无人机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由于该行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许多细分领域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因此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教育市场”。例如,极飞科技在招股书中指出,自2018年以来,新产品线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销售规模效应尚未体现。
总结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下游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扩展。2022年4月,顺丰无人机在上海防疫期间穿梭于城市上空,为急需物资的配送增添运力,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Frost & Sullivan预测,2020年至2024年全球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将以56.4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
然而,目前多数无人机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规模后,都会受到政策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整体来看,无人机的发展空间越往后越广阔,但每一个细分市场的培育都需要昂贵的时间成本,这对大多数成长型企业来说都是一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