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一艘艘巨轮停靠在马六甲海峡南端,等待报关进入马来西亚巴生港。几架无人机从码头起飞,扫描巨轮上的二维码后,跟随巨轮进行拍摄,并记录工作人员取样的过程。随后,这些无人机将样品和报关资料送回码头,极大地提高了报关效率。
这一创新技术背后的关键人物是来自中国四川南充的一群年轻工程师。其中,四川驭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王湲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一款高效的海上报关无人机。
这款无人机采用油动单旋翼设计,使用航空燃油,续航时间可达100分钟。每架无人机售价约10万美元,新加坡一次性购买了15架。每天至少有七八架无人机同时作业,显著提升了报关效率和安全性。
王湲和他的团队最初是通过航拍服务积累了资金。2014年,两人决定制作自己的无人机进行航拍,以更低的成本承接业务。由于航拍成本低廉且灵活,他们的服务迅速受到市场的青睐。半年时间内,两人赚取了200多万元。
随后,王湲等人成立了“驭云航空”,并吸引了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加入团队。这支年轻的团队致力于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和培训,业务范围涵盖了环保、摄影、农业等多个领域。目前,“驭云航空”已在全国多地设立了分公司或控股公司,产品远销海外。
王湲表示,无人机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从森林防火到环境监测,再到灾害救援,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未来,驭云航空将继续拓展全球市场,力求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