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上舰并非新鲜事,早在五年前,X-47B就已经在超级大国的尼米兹级航母上进行了实际测试。随后,超级大国还测试了多种无人机,包括一些具有未来空战潜力的机型。这表明超级大国海军在无人机上舰领域曾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然而,当发现另一种类型的无人机大量出现在某国自建的6万吨级滑跃平台上时,超级大国海军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安,不仅海军,空军和陆军也感到震惊。
这一现象显得颇为矛盾。既然超级大国海军及其空军和陆军在先进无人机应用方面曾领先全球,为何会对其他国家的航母上出现无人机感到如此紧张呢?这其中必定有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尽管X-47B等无人机拥有2500公里的作战半径,但这些无人机的测试进展并不顺利。许多无人机项目并未通过最终的工程测试,例如X-47B项目已被取消,相关研发团队也已解散。超级大国海军目前仅保留一个无人加油机项目仍在测试,但尚未投入实际部署。这意味着超级大国海军对无人机上舰的态度更像是叶公好龙——表面上热衷,实际上却缺乏实质性的进展。
此外,大多数无人机项目在智能化方面并未达到预期标准,导致很多被寄予厚望的机型如今成了鸡肋。将某些无人机从远程轰炸机改为无人加油机,也只是为了维持项目的经费支持。如果没有这些措施,这些无人机也可能面临被取消的命运。超级大国海军之所以在无人机上舰问题上态度摇摆,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在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内,其他国家的海军不会大规模采用无人机上航母。
然而,当超级大国突然发现另一国的6万吨级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无人机,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惊。这不仅仅是由于该国海军已经将无人机部署在航母上,更在于这些无人机与X-47B等机型存在显著差异。X-47B和近期决定用作无人加油机的无人机都具有较大的体积,满载重量接近30吨,空载时的重量也在15吨以上。因此,这些无人机在航母上的起降操作与有人驾驶的舰载机并无太大区别,都需要按照传统方式调度和起飞,这使得它们在效率上并未明显超越有人驾驶的舰载机。
然而,最近在6万吨级滑跃平台上出现的无人机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这些无人机的停放密度远超现有有人舰载机,甚至可以在不到20平方米的甲板面积上停放多达10架。这意味着如果拿出1000平方米的甲板面积,可以停放多达500架无人机。考虑到6万吨级滑跃平台的甲板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可以密集部署数千架无人机,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数量。
这些新型无人机无需弹射起飞和拦阻降落,而是像蜂群一样滑跃起飞和垂直降落,起降效率远超传统舰载机。如果这些无人机以编队形式出现在战场上,对方可能难以招架。尽管有人担心这些无人机的航程和速度不如常规舰载战斗机,但现代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支持无人机实现数千公里的续航。即使飞行速度较慢,这些无人机依然具备强大的攻击能力。
总之,这些新型无人机的出现引起了超级大国的高度关注,不仅因为其数量庞大,还因为其独特的起降方式和高密度部署,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极具威胁的新式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