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轰炸机平台进行新概念武器的飞行试验,是许多大国空军的常见做法。美军经常使用B-52来实施各种挂飞试验,从早期的X-15高超音速飞行器到最近的AGM-183A,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测试的。轰炸机的体型较大,机腹和机翼下的挂点较多,加上较高的离地高度和强大的发动机推力,使其非常适合挂载大型试验飞行器。轰炸机的基本设计就是携带大量航弹,所以在机身结构和飞行控制方面都有所考量。经过长期训练,轰炸机飞行员已经能够熟练应对因质量重心剧烈变化带来的挑战。
中国解放军的航空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的研发正在快速推进,各类飞行试验任务频繁进行。轰-6作为一款重要的轰炸机平台,承担着很多相关的搭载飞行试验任务。轰-6自上世纪60年代服役以来,经过多次升级改进,已经成为一种具备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先进轰炸机。作为解放军目前唯一的纯轰炸机,轰-6承担着大型飞行体的挂飞和投射任务,这是其他机型难以替代的。
轰-6的原型是苏联上世纪50年代研制的图-16轰炸机。尽管现在俄罗斯空天军已不再使用图-16,但中国继续使用这一型号,与中国的积极防御战略密切相关。此前,中国并不需要像美苏那样的远程洲际轰炸机。轰-6的设计更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轰-6的一大特点是机身强度大。图波列夫设计局在设计图-16时,不仅希望它能投掷自由落体炸弹,还希望它能作为海军导弹攻击机,挂载反舰导弹攻击美国航母战斗群。当时导弹体积庞大,设计图-16时特别注重机身强度。苏联曾用图-16携带重达5.8吨的“王鱼”重型反舰导弹,能够正常起降和投掷。2022年5月,俄罗斯还用这种导弹攻击了乌克兰哈尔科夫州洛佐瓦亚的一座文化宫。作为图-16的改进型,轰-6的动力性能更好,信息化程度更高,适合承担高超音速平台的空射试验任务。此外,轰-6的弹舱设计便于将试验飞行平台半埋在弹舱内,从而提高放飞的安全性。
除了轰炸机,中国还有运输机,如运-20。然而,由于运-20没有机腹弹舱的设计,为了方便人员和车辆上下飞机,其腹部较低,不适合装载高超音速飞行器,容易发生危险。美国也曾尝试用民航客机进行空中火箭发射试验,但最终未能成功。目前,中国还没有如此大型的四发飞机。
关于轰-6的具体试验任务,外界有不少猜测。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目前确认的有四种,包括无侦8火箭推进无人机和几种高超音速飞行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吸气式高超音速技术,与滑翔式飞行器不同,这种技术采用冲压发动机从空气中吸取氧气燃烧,具有更大的射程和更好的机动能力,但技术难度也更大。据说俄罗斯的锆石导弹就采用了这种技术,而美国的同类项目尚未成功。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这类先进的飞行试验通常都是保密的。由于轰-6体积大且飞行范围广,航路下方可能有人经过。虽然手机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但在非航展场合拍摄军用飞机仍需谨慎,以免泄露国家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