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航局发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和云系统数据统计报告(2023年)》。报告显示,中国无人机产业正迅速发展,无人机操控员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底,已有19.44万名操控员获得了执照,比上一年增加了5.6万人。报告还通过无人机云系统的运行数据统计,展示了当前无人机行业的运行状况及未来趋势,为行业各方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多旋翼无人机操控员执照数量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到92.74%。从年龄上看,无人机操控员的年龄跨度较大,涵盖了从1947年到2007年出生的人群。从地域分布看,华东和中南地区的无人机操控员执照颁发数量最多,无人机应用也更为活跃。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95个无人机操控员执照考试点,其中30个是2023年新增的,同比增长31.5%。在各机型中,多旋翼无人机的执照考试通过率较高,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的通过率分别为84.70%和97.26%,表明这种机型在培训和考试方面较为成熟。
截至2023年底,全年共有约24.5万架无人机参与数据共享。这一年,各云系统提供的有效数据共计29.67亿条,相当于412.05万小时的飞行时间,比上一年增加了218.09万小时。其中,多旋翼无人机占据了绝对优势,占总运行量的99.7%;从运行管理分类来看,植保类无人机的运行量最大,占总运行量的98.27%,比上一年增加了近8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农业植保领域对无人机的需求日益旺盛。
数据显示,大多数无人机运行具有低空低速的特点,几乎所有2023年参与数据交换的无人机运行速度都低于15米/秒,符合当前无人机主要用于航拍、监视和农业等任务的特点。从运行时段来看,中国无人机主要在白天运行,2023年的运行高峰出现在上午,峰值时段为北京时间9时至11时;下午的峰值时段为北京时间16时至18时。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无人机操控员队伍的壮大、技术应用的深化以及管理政策的完善,无人机行业将继续成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下一步,民航局将继续跟踪分析无人机行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统计数据的质量,为行业和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