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已于23日至24日顺利完成在台海周边的军事演习。在这次演习中,解放军集结了大量舰艇和战机,而台湾当局原本预期美国会有所反应,但最终美国并未采取任何实质行动,甚至连口头支持都没有。
此次演习展示了我军迅速调动和集结兵力的能力,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后勤保障的高效运作达到了世界级水平。然而,在演习结束后,美军侦察机和无人机频繁出现在台海南部,这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些原因。
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发布通告称,一架长约4米的海洋环境和地磁测量无人机在台岛南部与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海域坠海。海事局提醒过往船只注意无人机残骸,以免影响航行。
海事局的通告明确表示,这起坠海事件与解放军“联合利剑—2024A”演习无关,且发生在演习之前。坠海的是一架民用测量无人机,海事局提供了精确坐标,以便船只避开无人机残骸。
然而,几天后,美国空军突然改变了之前的低调态度,开始活跃起来。卫星图像显示,美军RC-135V电子侦察机和KC-135加油机编队出现在坠海地点附近,疑似意图获取无人机残骸。
RC-135V电子侦察机装备有定位追踪系统,能够收集电子信号并进行跟踪。此外,KC-135加油机能延长侦察机的飞行时间至少10小时,表明美军为获取无人机残骸做了充分准备。
为何一架民用测量无人机会引起美军如此强烈的反应?一方面,中国在无人机制造领域领先全球,美国虽制裁了中国多个产业,但未敢对无人机行业下手。因此,美军可能希望通过获取这架无人机的残骸,了解其技术细节,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美军可能希望通过炒作这起坠海事件,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许多人并不关心无人机的具体用途,只关注坠海这一事实。尽管如此,中国海事局已明确指出,这架民用无人机上没有军事机密,美军显然也清楚这一点。
因此,美军派出重量级侦察机编队并投入大量军费,可能另有隐情。有人猜测,美军的真实目的是进行一次伪装良好的未来介入台海之战的演练。无论如何,美国的这种行为暴露了其欺软怕硬的本质,也显示出美军对与中国直接对抗的畏惧心理。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通告:一架海洋环境和地磁测量无人机在南海坠海,请过往船舶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