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深圳的世界之窗里,无人机伴随烟花升空,在夜空中绘出梦幻画卷;龙岗中心区,市民乘坐直升机俯瞰城市,从全新角度感受城市的美丽;福田口岸,来往深港两地的居民在通关后即可享受到无人机配送的外卖服务;大鹏新区的山海之间,低空救援机24小时待命,随时为徒步的市民提供安全保障。
“飞行”正逐渐成为深圳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深圳积极发展低空经济,不仅在市内交通和城际飞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还在跨境飞行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应用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广阔的天空和庞大的市场潜力使得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广东省也明确提出支持深圳等城市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深圳积极响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和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例如,2023年深圳提出打造低空经济中心,并发布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年2月,深圳又出台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涵盖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应用、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助力低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8月,深圳召开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了基础设施、空域开放、产业集群等重要计划。11月,深圳发布了《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推动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落实。
随着政策的支持,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落户深圳。全球知名的eVTOL研发制造商德国Lilium宣布将中国总部设在深圳,广州亿航、上海峰飞等国内领先企业也纷纷入驻。据统计,深圳已聚集了1700多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其中包括大疆创新、道通航空等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和丰翼科技、美团无人机、东部通航、中信海直等低空应用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规模和数量在全国位居首位。
深圳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日益多样化。例如,CASETiFY品牌联合丰翼开通了首条低空物流专线,通过在龙岗仓库楼顶增设无人机起降站,实现了商品从出库到送达客户的时间大幅缩短,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建设了全国首个无人机远程运行管理中心和无人机智能制造中心,开通的无人机外卖航线覆盖了办公、社区、景区、公园、校园、图书馆等多种场景。
如今,深圳的低空飞行物品种类繁多,包括外卖、海鲜、血液、珠宝、黄金、电子元器件、生活用品等。根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2024年,深圳实现了无人机载货飞行77.6万架次,开通无人机航线250条,直升机载人飞行2.8万架次,建成各类起降设施483个,5G基站8万个,实现120米以下空域5G网络连续覆盖。预计到2025年,深圳市低空经济产值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为了提高低空空域资源使用效率并加强飞行安全监管,深圳加快了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的建设,打造低空运行的“最强大脑”。该系统支持接入市CIM平台及三大运营商的通感基站数据,具备在数字孪生场景中监视特定区域内目标飞行物的能力,为低空经济的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深圳获批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深化低空改革“放管服”,建立军地民协同运行机制,分类划设管理空域,简化审批流程。一系列低空经济标准体系也在加紧制定中,为深圳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