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勾勒万亿产业新图景
作者头像
  • 乔佳
  • 2025-07-31 22:29:22 64

2025年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即将举行,上海松江区月湖雕塑公园日前举办了一场飞行器展示活动。一架能够承载150公斤重量的无人机将担架平稳升起,另一架氢能源无人机在整个活动中持续悬停,展现出强大的续航能力。此次展示共有超过50种型号、100多架飞行器参与,向公众展示了多个领域的空中应用,包括旅游观光、紧急救援、氢能运输、农业喷洒、水质检测、消防投掷以及建筑识别等。

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产业方向,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未来产业”到“新质生产力”,这一领域正快速扩展,成为潜力巨大的市场。

多地开始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例如上海、深圳和成都等地,在规划中明确提到“天空之城”的概念,并推出相关支持政策,包括设立产业基金、制定应用场景清单以及试点空域改革等。

在上海,青浦区结合信息技术和北斗导航等优势资源,推进“北斗+低空”融合发展。同时,依托快递物流企业的集中优势,开展低空工业物流试点。此外,青浦还推出直升机文旅体验项目,并开通跨城航线。在智慧农业和水域治理方面,也有相关应用落地。

金山地区则聚焦无人机产业发展,建设国家级低空经济示范区。目前,该区域已获批大面积的低空空域,并开通多条航线。无人机物流体系逐步完善,累计完成大量飞行任务。

长宁区拥有丰富的航空资源,聚集了众多航企和相关机构,形成航空服务业的重要基地。当地正在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探索立体化发展路径。

除了上海,其他城市也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江西赣州是其中的代表,自2016年起建设无人机物流试点,成为全国首个按B类通用机场标准建设的产业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园区产业链产值已达10亿元,空域范围不断扩大。

赣州利用广阔空域,拓展多种应用场景,如旅游观光、应急救援、医疗运输等。其无人机物流试点经验已被推广至全国。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的召开标志着行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博览会期间,华东(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正式成立,上海eVTOL规模化制造基地联合体也同步启动,为区域合作提供支持。

该联盟由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涵盖多个试验区和高校,旨在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政策研究、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受到重视。《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2025版)》发布,明确了多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和路径。

据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如何推动这一行业健康发展?专家认为,需要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策略,鼓励多方参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乔佳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