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AI时代的变奏曲:从狂热到冷静》
深响 原创 陈文琦
在科技与资本的交织中,AI曾被视为通往未来的金钥匙。然而,时光流转,AI的神话似乎正在褪色。让我们回溯至2015年,那时AlphaGo以其4:1的惊人战绩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点燃了全球对AI的狂热,各类AI创业项目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彼时,正值VC/PE市场资金充裕,AI创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热潮与泡沫
彼时,AI项目的估值与成功与否,往往只取决于是否贴上了“AI”的标签。“天使轮项目,投资人只需看看方向与团队,聊一聊即可决定投资。”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对AI技术先进性的盲目追捧。而大公司如百度、阿里巴巴、华为等,也纷纷宣布“全栈AI”战略,预示着AI正成为科技界的新宠儿。
硬科技转向
然而,好景不长,硬科技领域格局悄然变化。半导体行业的崛起,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分流了AI的风头。AI独角兽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佳,资本对估值高、回报周期长的AI项目失去信心,加速了AI泡沫的出清。
上市折戟
AI领域的代表企业如依图、旷视等,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筹备后,最终未能在二级市场获得预期的认可。上市申请被终止,AI四小龙之一的依图上市梦就此破灭。其他AI独角兽的命运同样不甚乐观,上市之路充满坎坷。
泡沫出清与新秩序
回顾过去几年,AI领域投融资事件数虽有所下降,但从融资总额来看,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AI公司已步入成熟期,资金更多倾向于支持成熟的商业模型和具有实际应用场景的企业。AI公司需面对“商业化”与“盈利”两大挑战,这已成为衡量其价值的关键指标。
商业化与技术融合
AI公司正努力探索自身的商业定位,力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商汤、旷视、依图、云从等头部企业分别聚焦智慧城市、消费物联网、智能公共服务等领域,展现各自特色。然而,技术与商业化的平衡考验着每一家企业的智慧。
资本与科技巨头的角色
资本与科技巨头的动态同样值得关注。在AI投资领域,腾讯、百度、阿里等巨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投资与自建实验室的方式,完善AI矩阵,成为推动AI发展的关键力量。科技巨头的投资策略侧重于与自身业务的协同效应,而非单纯追求市场份额。
机遇与挑战并存
AI作为一种底层技术,其价值在于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然而,面对资本市场与技术积累的双重挑战,AI企业需寻找平衡点,明确自身定位与市场策略。AI不仅是科技的竞赛,更是商业策略的比拼。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AI企业需保持敏锐洞察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结语:AI的未来,既是星辰大海,亦是细水长流。在探索的路上,AI企业需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寻找创新与增长的路径。让我们共同期待AI领域的下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