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览
近期,全球众多国家正大举投入建设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基础设施,国内也掀起一股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热潮,已有超过二十个城市规划或正在建设此类中心。针对这一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在接受中新社的深度访谈时提出了独到见解。
郑纬民指出,在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时,应着重考虑数据管理和财务可持续性问题。他解释道,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数据使用需严格遵循法规,对于地方政府主导的AI计算中心而言,不仅需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还需探索如何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数据资源,为智能算法提供所需的数据。这不仅是运营的关键,也是提升中心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财务可持续性方面,郑纬民强调,应合理定价,避免资源被无限制、无偿使用,这种看似高效的运作模式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无法体现其真正价值。他建议,为特定领域提供定制化服务时,可通过发放机时券的方式给予支持,借鉴已有成熟经验,如广州超算、无锡超算等中心的成功模式。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运营评估应全面考量,包括利用率、投资回报率、能源消耗以及实际应用成效等指标。他指出,理想的利用率并非最高,通常在60%至70%之间,这样的平衡状态既能确保高效运行,又能有效管理等待任务的时间,避免资源过度拥堵。
展望未来,郑纬民对于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应用的潜力充满信心,认为其发展具有广阔前景。他坚信,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不仅将推动科研创新,促进企业智能化转型,还能显著改善民众生活品质。同时,他也提醒地方政府在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时应考虑本地产业特点,制定适合的路径和节奏,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与长远发展。
此访谈揭示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的核心考量与未来发展展望,强调了在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过程中,需平衡合规性、经济效率与社会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